人海之间︱“海贝之岛”马尔代夫(3)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同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往往有赐贝的记录。因此,印度洋(其实主要是马尔代夫)来的海贝,在商周社会中具有极其突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虽然它们并不是货币,却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演变中留下了不可忽视的足迹,影响深远。从印度一路向西,海贝到达了非洲。虽然早期的证据模糊不清,但非常明确的是,从十四世纪开始,贝币已经进入了尼日尔河的上游和中游地区,深入了马里王国和桑海王国。从十六世纪开始,欧洲人从印度洋购买了海贝转运至西非,其数量之巨大,令人咋舌。这些天文数字的海贝,一方面重塑了西非当地的货币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促使了大西洋黑奴贸易以及棕榈油贸易的繁荣兴旺,有助于欧洲在全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一些海贝也从非洲被欧洲商人运到了新大陆参与了毛皮贸易,有的海贝还直接运到了新大陆。这样一个庞大的海贝贸易网络,很难想象,居然是一个在世界地图上很难发现的马尔代夫群岛支撑,而且支撑了几百上千年。
关于马尔代夫海贝的文献记录,出现得比较晚。九世纪的波斯商人苏莱曼(Suleiman)曾介绍了马尔代夫,说:整个国家由一个妇女统治。“他们把海贝当作钱用。女王在她的宝库里存放了大量的海贝。”苏莱曼还是第一个记录了海贝采集过程。 “海贝聚集在海水的表面,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居住群; 把一根椰树枝投入水中, 海贝就会攀附到了椰树枝上。这种海贝叫Al Kabtadj。” 苏莱曼的记录,除了关于马尔代夫使用海贝作货币有误外,其它的都相当准确。公平地说,苏莱曼对于海贝用途的误解,恐怕也有其原因。因为当时在孟加拉地区海贝已经成为当地的货币;而苏莱曼很可能听过,或者到过而亲眼看到孟加拉使用的贝币。因此,他的误解不足为奇;实际上,很多后来者也沿袭了这个错误的观念。
比苏莱曼晚了数十年的马苏迪(El Mas"udi)基本照抄了苏莱曼的话。马苏迪于公元916年到达锡兰。关于马尔代夫,马苏迪估算其岛屿数量超过两千个;他也没有能够纠正苏莱曼的错误,声称马尔代夫的女王除了海贝别无他钱;关于海贝的采集,马苏迪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他绘声绘色地说:“一旦女王发现财富减少了,她便命令岛民砍下椰树枝,连同椰叶一起扔入海水表层。于是这些小生灵便吸附在椰树枝叶上,不久,人们便收集了椰树枝,铺在海滩上,任由它们在阳光下腐烂,剩下的空壳便被搬到女王的宝库里。”马苏迪对于海贝采集的过程描写得很详尽,后来者几乎难以补充其它细节。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