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司马昭弑君》(8)

2023-05-04 来源:飞速影视
司马恶名
弑君事件后,直到唐代前,各类传世文献往往不直接将司马昭称为弑君者。例如在《魏晋世语》中,该事件被称为“高贵乡公之难”;《世说新语》中,称这一事件为“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南朝沈约所著《宋书》,称此事为“高贵乡公败”“高贵乡公被害”及“成济之变”等。至唐太宗时,官修《晋书》在《文帝纪》中曾引用赵盾弑君的典故,说司马昭“反虽讨贼,终为弑君”;但在《天文志》和列传部分的《石苞传》以及《荀勖传》中,又分别使用了“成济之变”、“成济之事”和“高贵乡公欲为变”等的表述。清人郭伦在《晋记》中批评后者“大悖于理”。
唐代人萧颖士则直书“司马昭弑帝于南阙”,许嵩《建康实录》也说“魏相国司马昭弑其君髦”。此后,宋代邵伯温《皇极经世书》、朱熹《资治通鉴纲目》、萧常《续后汉书》,以及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引述其父马廷鸾语、郝经《续后汉书》,也有与之类似的提法,金朋说还有题为“司马昭弑魏主”的诗作。《三国演义》中,“司马昭弑君”及类似语词更是反复出现。
此外,《汉晋春秋》记载的曹髦之语,后演变为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为谋朝篡位、争权弑君的代名词,还用于泛指人所共知的阴谋。
事件争议
政变过程
记载司马昭弑君的各种典籍,在内容上有诸多分歧。例如:
关于曹髦的计划,《太后令》、《汉晋春秋》、《魏氏春秋》等均称曹髦在召见王经等时就已经决心出宫讨伐司马昭,但《晋书》称曹髦的计划是在宫中召见百官并罢免、放逐司马昭,并下令宫禁戒严、只待天明,但因为得知王沈、王业告密,才改变计划,主动出击。
关于人物言论,《汉晋春秋》记载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但《魏晋春秋》未记载此语,而是记载曹髦说:“假如这都可以忍耐,还有什么不能忍耐的!今天务必行动。”《魏末传》记载的贾充鼓动将士的话,较之其他史籍中的更为露骨,即,当成氏兄弟率部下出列,又回头问贾充说“要杀,还是要抓”时,贾充径直说:“杀!”即使同是《汉晋春秋》,也因版本不同而存在岐说,例如《三国志注》中曹髦所说的“正使死,复何惧”一句,《世说新语注》中“惧”作“恨”,含义有所不同。
关于曹髦败亡的过程,《晋书·文帝纪》等称司马昭的部众不敢与曹髦的部众交战,但《魏氏春秋》反映出曹髦死前其部众已经溃散,沦为孤家寡人,成济是在这种情况下受贾充鼓动弑杀曹髦。而《魏末传》则记载曹髦在双方交战中曾有“放仗”(即“放下武器”)的命令 (一种理解是曹髦自知不敌,下令投降),但还是被趁机弑杀;该书还将刺杀曹髦者记载为成济和成倅两人。此外,关于弑君所用的兵器,也有戈和矛的不同说法。《宋书·天文志》亦提及政变过程,模糊称曹髦之死为“未交战,为成济所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