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错失“湿地命题”,我们误会了疯狂的原始人(10)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在这一方面,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冲积平原也是得天独厚的。每年都有长达半年之久,这里是一片水乡泽国,利用芦苇船进行运输是很便利的,再加上湿地人口居住在下游,他们必需的许多物质材料就可以从上游产地顺流而下。我们千万不可以想当然,就认为这些早期的定居村落不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所消耗的仅限于自家出产的东西。进而言之,即便是他们靠狩猎采集为生的祖先也并非与世隔绝的——也会跨越相当的距离,进行黑曜石和某些“名牌”产品的交易。在南部冲积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水路贸易的便利扩张了以物易物的交换,其范围之广,搁在内陆环境里是压根不可想象的。
湿地成为“盲区”
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视而不见,近乎全然忽略了早期定居村落和早期市镇化的湿地起源呢?当然,一部分可归因于老旧的文明叙述,认为文明源自旱地的灌溉,基于论者眼下所看到的当代地貌景观,这一叙述倒是严丝合缝的。
《摩登原始人》(The Flintstones)第一季(1960)画面。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历史目光的短视还有更大的语境,也即在文明和主要谷物种类(如小麦、大麦、稻米、玉米)之间近乎无法切割的联系。在这种文明论的视域内,低地、沼泽、湿地一般被视为文明的反面——这个区域是难以驯服的自然,无法涉足的荒野,也是危及健康和安全的禁地。
当文明的光照耀至沼泽湿地时,首要的工作就是把水排出去,把沼泽改造为规整的、可生产谷物的粮田和村庄。旱地的文明初步是灌溉;而沼泽的文明初步则是排水;但无论给水还是排水,目标都是辟出新的可耕土地。霍尔曾如此描述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在文明开始动手排水或挖渠之前,南巴比伦的冲积扇都处在一片混沌中,一半是水面,一半是地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