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二马》的幽默与沉痛,都根植于老舍热爱的语言(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一百多年前,旧秩序瓦解,新的体系还未建立,国民处在混乱之中,盼求寒夜里的一点光。时值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儒家的理念已经失灵,中体西用也不能包治百病,以梁启超、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开始关心“国民性”问题,他们认为,中国走到这样一个地步,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有莫大关联,中国人的国民性根植于中国传统,但这传统在救亡时代已经不合时宜。基于唤醒国人的迫切愿望,知识分子对国民性的分析以批判为主。
早在1900年,梁启超就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中列举了“国民劣根性”的六大要点:一曰奴性,二曰愚昧,三曰为我,四曰好伪,五曰怯懦,六曰无动,而“爱国之心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
新文化运动展开后,鲁迅更是通过一系列杂文、小说探讨“国民性”。他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说:“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在关于鲁镇的系列小说中,鲁迅塑造了一批好面子、讲规矩、旁观、势利、胆怯、精神胜利、爱当奴才的人物,借以批判他眼中国民性消极的一面。
老舍的《二马》延续了对国民性的批判,小说中最主要的三个人物都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典型形象,他们含有中国人的不同影子。

想当年|《二马》的幽默与沉痛,都根植于老舍热爱的语言


“老马”
在剧中,陈道明塑造了集猥琐和骄傲于一身的马则仁,这个被朋友称呼为“老马”的中年人是一个有北京味儿的“方鸿渐”,他自命不凡,却科举不顺,考不上功名,自诩“无官一身轻”,喜欢充面子装大爷,滑稽之余又显得可爱。在原著中,老舍这样描绘“老马”:“他既不近视,又不远视,戴着大眼镜,只是为别人看着年高有威”“年纪至多也不过去五十,可是老故意带出颓唐的样子”。“老马”不只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化身,也象征了中国人国民性的一部分,比如:讲规矩、重义气、好面子、论尊卑。“老马”再穷不能穷面子,再苦不能苦尊严,时代轰隆巨变,他守着传统的规矩,所以当“小马”笑他刚到英国就和房东温都太太好上,他就摆出架子,要“小马”掌自己的嘴。老舍写“老马”不是讽刺,而是含有温情的惋惜,“老马”就是他从小打交道的胡同口老爷爷老太太,“他们虽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