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城市:梦与现实的奏鸣曲(3)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即使是巴黎,甜点般的城市氛围也只是它的一面。据说有“巴黎症候群”这种疾病,指的是在电影、小说里看了太多的巴黎景观,到了巴黎实地旅游以后大失所望,以至于坐立不安、精神谵妄。
美国导演伍迪·艾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电影里讽刺那些把电影与现实生活混淆起来的人。他在2008年至2012年间拍摄了一系列与城市有关的电影,《午夜巴黎》《午夜巴塞罗那》《爱在罗马》等等,这些轻喜剧作品也充满了嘲讽。
《午夜巴黎》表面上是告诉你,巴黎这座城市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曾经是“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毕加索、达利的活动空间。然而,电影的结尾解构了当代人在巴黎进行历史穿越的意义。因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满于自己的时代,都想穿越到别的时代去,包括电影里那些“黄金时代”的人物。
尽管如此,电影对旧时巴黎场景丰富、细致的呈现,还是足以让人们忘掉导演的意图,仍然沉溺于假想之中。继续看电影,不是拯救电影迷的痴心妄想的好方法。
我想指出另外一条致敬城市的经典电影线路,从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到文德斯的《寻找小津》,再到索菲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
在小津这里,最特别的是一种城市内视角的呈现,30度仰角机位让小人物和小市民全变得高大起来,不断延迟的空镜,安静、隐忍、持久,意在表现城市与家庭中的自然伦理。
1985年,文德斯去东京拍摄这部原名叫作《东京画》的纪录片,那个时代的东京已不再是小津摄影机下的城市。两年后,文德斯在《柏林苍穹下》里,把柏林这座城市的全部重量,化作一个灵韵消失的故事,黑白的画面、粗颗粒的胶片、复制出来的柏林墙,反而与战后的东京有了异曲同工之处。
在索菲亚·科波拉这里,2002年的“东京画”进一步延伸到城市的高科技、高度商业化和景观社会之中。影片开头,从机场出来的比尔·穆瑞睡眼惺忪地坐在出租车里,透过车窗望向深夜的东京,是一片霓虹灯的海洋。他看到了一小块威士忌广告中的自己,揉揉双眼,显得不敢相信。
在小津之后,更多的导演把东京塑造成欲望的方生方死之城,颓废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城市。后现代社会的表象与东方主义式的幻觉相结合,使得日本元素一再出现在描述后人类时代的科幻电影中,最经典的莫过于《银翼杀手》。难怪《迷失东京》中一男一女两个美国人,要在这座似乎很熟悉又极度陌生化的城市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电影中的城市:梦与现实的奏鸣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