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之气”的理想与现实: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男人是如何理解男子气概的?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阳刚之气”的理想与现实: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男人是如何理解男子气概的?


记者 | 林子人编辑 | 黄月1
近日,“阳刚之气”一词引发热烈讨论。
就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于2020年5月提出的《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于1月28日答复称,将“适度改进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新增体育教师。”在上述提案中,斯泽夫认为现在中国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胆怯等现象,追求“小鲜肉”式的“奶油小生”,还表示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柔弱、自卑、胆怯”等词汇不仅负面,而且被与“女性化”联系起来,显现出该提案隐含着的性别刻板印象。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将体育教育视作培养“阳刚之气”的主要手段,不免让人联想到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对男性力量和体育精神的强调。19世纪,英国学校首次引进体育,它被认为是男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国教牧师、社会改革家查尔斯·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1819-1875)是体育进校园的主要推手之一,他认为,“在操场上男孩们能够习得书本无法教会他们的美德;不仅仅是胆量和耐力,还有更多冷静、自制力、公正、荣誉、对他人成功不加妒忌的真诚欣赏,以及优秀男人进入社会后所需的互惠互让精神。”据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历史系学生Josephine Jobbins的考证,1860-1880年间,英国公立学校被强制要求举办体育比赛,从小开始培养男孩的身体素质和男子气概。
事实上,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也是一个无比强调“阳刚之气”的时代,同时被后世历史学家认为是英国历史上享有最长久和平的时期之一——在种种经济、社会、文化变革中,一种新的男性理想取代了过去与“战士”形象相连的男子气概定义,且持续影响至今。它的定义、成因和折射出的社会群体心理给我们似曾相识之感。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剧烈变动的时代往往会引起男性对“性别失范”的焦虑,而“塑造男性典范”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也往往总是存在间隙。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