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奠基、拓展和深化(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在四卷本《马克思主义史》基础上,庄福龄又主编了一卷本《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于1999年出版,之后更多次再版。本书在保持四卷本特色和深度的基础上,力图站在今天的高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以“奠基篇”“开拓篇”“发展篇”“创新篇”的结构,简明扼要地阐述了1842—1997年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其中“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历史转折的理论分歧”“捍卫真理的列宁主义”“实践呼唤的理论飞跃”“东欧的改革和剧变”等章节设计和具体论述,别开生面。
当然,必须指出,向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史”的拓展,并不能完全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深化,为此,庄福龄在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方向,并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史”进行了纵深探究。
早在八卷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尚未出齐之前,1988年6月,由庄福龄主编的45万余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就出版了。他把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同实践相结合以及在理论上发展的历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来研究。在他撰写的“绪论”中,就这一领域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和特点作出了具体阐释。该书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放在广阔的社会实践、群众的革命斗争、思想理论问题的论争中去考察,注重同当时众多哲学流派的比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梳理,从政治上、哲学上、思想文化上的斗争中加以分析。因此,该书不是单纯的历史纪年和史实的陈述与罗列,而是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已有范式和成果进行的“国别史”探索和尝试。
三卷本《毛泽东哲学思想史》则是庄福龄及其学术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另一部厚重成果,于1990年出版。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发展的。该书以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脉络为核心,深入系统论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特征、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探讨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意义。目前,有关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传记、回忆录及其研究成果可以说汗牛充栋,然而,在这些斑斓的研究图景中,《毛泽东哲学思想史》仍以其明晰的历史线索、严谨的论证逻辑和深入的理论分析独树一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