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长在汪曾祺心底最柔软的果子,让他在浪漫的感受中独享精神满足(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金贞祐年间,有一户人家外出躲避流寇,回乡后发现,出逃之前竹器中盛放的葡萄,放在陶罐上,此时果粒干瘪,葡萄汁流入陶罐中,变成秀气扑鼻的美酒。葡萄破碎发酵成为酒。从留下的文字来看,山西安邑是我国葡萄酒自然发酵法产生的地方。《安邑果志》载道:“《蒙泉杂言》《酉阳杂俎》与《六帖》皆载:葡萄由张骞自大宛移植汉宫。按《本草》已具神农九种,当涂熄火,去骞未远,而魏文之诏,实称中国名果,不言西来。是唐汉前无此论。”
■ 葡萄园
曹丕在《与吴监书》中描写吃葡萄的情景:“当其夏末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倦,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汪曾祺发问:“魏文帝吃的是什么葡萄?”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从古至今史料无法说清。好奇心驱使他探寻下去。
汪曾祺看过宋朝和尚画家温日观的作品,他专门画葡萄,人称“温葡萄”。温日观擅长草书笔法,画山水葡萄。《农田舍余话》卷上有很好描述:“古人无画葡萄者,吴僧温日观夜于月下视葡萄影,有悟,出新意,以飞白书体为之,酒酣兴发,以手波墨,然后挥墨,迅于行草,收拾散落,顷刻而就。如神,甚奇特也。”
■ 温日观 葡萄图轴
汪曾棋研究过温日观所画的葡萄,作品用的是淡墨,没有着色。“从墨色上看,是深紫色的。果粒都做正圆,有点像是秋紫或是金铃。”他读过许多史料,底气十足地说,不管张骞带回来的,曹丕吃过的,温日观创作的画里的,肯定不是玫瑰香。
2010年4月20日,《北京晚报》开设专栏“名家之后读名家之作”,其中有汪曾棋长女汪明写父亲的《葡萄月令》: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知道,父亲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在张家口地区的那个农科所,别人看来繁重单调的活计竟被他干得有滋有味、有形有款。一切草木在他眼里都充满了生命的颜色,让他在浪漫的感受中独享精神的满足。以至于在后来的文章中,他常常会用诗样的语句和画样的笔触来描绘这段平实、补素、洁净的人生景色。果园是父亲干农活时最喜爱的地方,葡萄是长在他心里最柔软处的果子,甚至那件为葡萄喷“波尔多液”而染成了淡蓝色的衬衫在文章中都有了艺术意味,而父亲的纯真温情和对生命的感动也像“波尔多液”一样盈盈地附着在《葡萄》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