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对白的“镜头”之美及美式政府的虚与实(6)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影片中,理查德和艾比·霍夫曼、杰里·鲁宾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前的一番对话看似多余,却是原告被告双方在私下的第一次会面。理查德在二人面前展现了与法庭上的咄咄逼人不同的一面。这是导演为了完善人物画像而做出的尝试。可以看出,内心认同进步理念的理查德和学生运动领袖海登其实是一类人。二者都是体制内的精英,只是一个为学生运动奋斗,一个在政府体系内践行法律的正义。他们和艾比·霍夫曼等人无法完全同路,因为他们内心是认同体制的,是顺服于体制的,只不过内心都渴望着一个更完善的法律制度,一个更民主、更保障民权的法律规章。“但我是政府的代表律师,不带强烈情感,也没有偏见。”是他对霍夫曼疑问的一个解释。艾伦·索金选择颠覆理查德这个人物的真实性格,其实是在发出疑问:体制内的人能否和霍夫曼等人对体制产生相同影响力的撼动?不可否认,这是艾伦·
索金的一个设想,是他对美国社会混乱中抱有的希望。在很大程度上,理查德成为了政府与7君子立场的过渡,但是这种中立过于微弱,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矛盾。艾伦·索金的这番改编,与其说是对美国未来寄予希冀,不如说是对美国顽疾的粉饰和理想化。理想主义无法真正改变现实,因为现实已经发生。

锐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对白的“镜头”之美及美式政府的虚与实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剧照 (图片来自互联网)
06
总 结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是一部台词看似冗长但仍能吸引人反复观看的作品。作为一个此前对美国民权运动并无很多了解的人来说,观看这部影片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艾伦·索金将自己深厚的编剧功力运用到了电影的拍摄之中,电影拍摄技巧的不足被对白之美弥补。对白的“镜头感”割舍了大段大段的长篇大论给人带来的视觉疲劳,在韵律感十足和紧凑的对白中,这场人权运动的斗争不给人任何松懈与退缩的机会。审判在艾伦·索金独有的幽默和讽刺的方式下落下帷幕,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政府和民众的冲突的不可解决。此外,《芝》的上映激起了人们对美国社会现状的反思,以电影为檄文,批判止步不前的警暴和种族歧视问题。但同时,对具体人物的改编也反应出艾伦·索金本人的意识形态局限性,在对美国本身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批判上,他仍留有余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