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古籍修复:文化续命,千钧重负的使命感(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另外,有些古籍上的字是由朱砂墨写就,一样具有毒性,尽管年代久远,但古籍上的朱砂一旦被空气中的水分接触,依旧会挥发,然后随着空气被古籍修复师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慢慢地在体内形成硫化汞沉淀,硫化汞难以排出体外,日积月累,久积成疾。
古籍修复师巴桑泽登
正在修复17-19世纪的一张经书文物
图片来源:作家达佤央金
尽管古籍修复师的工作携带了相当高的健康风险,是一个“高风险,低回报”的工作,能坚持下来的,若非真心热爱,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感,极易被现实打败。巴桑泽登并非没有过退缩转行的念头,他毕业后进了一家古籍修复工作室,彼时底薪一月是3500元,修复一页古籍的提成是20元,一天最多时也只能修四张,以一个月20个工作日计算,到手时一月工资才堪堪5000元。古籍修复师在市场中遇到的窘境,曾经让巴桑泽登打过退堂鼓,只是当他回到了西藏,看到了汗牛充栋的古籍时,仍不忍心放弃这门手艺,于他而言,这是出于对自身民族文化传承延续的使命感,重任在肩,“当我看到了西藏的一些古籍后,我就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或者应该做点什么,于是我就回到了这里。”
专门从事古籍修复的人数少,是目前国内古籍修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记载,目前,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但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除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外,还存在综合素质低、职称低、年龄老等情况。据巴桑泽登介绍,目前在西藏专门从事藏文古籍修复工作者大概只有10余人,且目前兢兢业业于第一线的仍是达珍等一批早年的资深从业者,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风险。
抱着不愿让古籍修复技艺失传的想法,巴桑泽登在西藏创立了自己的古籍修复工作室,且主要以藏文为主,重点招募对古籍修复有一定基础且懂得藏文的年轻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