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古籍修复:文化续命,千钧重负的使命感(6)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纸质文物修复师的常用工具
图片来源:作家达佤央金
“西藏的现状是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再学习藏文了,”他不无遗憾地说,“我希望能够带出一批优秀的藏族团队,然后专门做藏文古籍的修复,因为修复特殊文种的古籍首要条件就是要认识古籍中的文字,否则难以拼全,只有看得懂,才知道怎么做。”
2018年,国家开展为期10年的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程。作为西藏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布达拉宫宫藏在册的汉、藏、满、蒙、梵等多文种珍贵古籍文献近4万函,其中包括藏量居世界之首,自公元7世纪以来的近3万叶460多函贝叶经珍品。2020年,巴桑泽登受聘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参与布达拉宫贝叶经保护修复项目,成为古籍状态调查组中的一员,工作主要是调查贝叶经的状态,譬如观察破损程度、病害如何,之后进行文字和拍照记录,再转交给修复组的同事完成。
贝叶经是写在贝多罗树叶的经文,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距今有2500多年历史,也是研究西藏文化、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中国西藏是当今世界保存贝叶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布达拉宫管理处文物研究室多吉平措博士曾在接受《今日中国》采访时透露,布达拉宫现存的贝叶经中,许多是失传已久的重要梵文原典,不仅有佛教典籍,还记载了医药学、天文历算、人文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了古代南亚次大陆人类文明,其珍贵程度堪称“国宝”,因修复难度极高,目前世界上尚无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可循。

封面故事|古籍修复:文化续命,千钧重负的使命感


古籍修复师巴桑泽登
正在修复17-19世纪的一张经书文物
图片来源:作家达佤央金
修复贝叶经难如登天,其一是用来记载的古梵文,其中多种文字早已因历史过久而在时代更迭中消亡,即便是在尼泊尔、印度等梵文的发源地,也未必能够再寻得到能认得这些古梵文的学者;其二是贝叶经是由贝多罗树叶制成,年深日久,早已脆弱不堪,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二次损害,因此也加剧了修复时的难度。
作为贝叶经保护修复项目中古籍状态调查组成员,巴桑泽登分享了他的见闻:“贝叶经修复难度极高,从研究到具体实施都需要花上许多年,每一步修复工作都是谨小慎微,在做了足够深入的研究调研后,还会不断推翻、重定更多种可能性方案才能进行实际操作,其间的时间难以计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