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论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的书写(7)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做棉衣》:“秋风起,秋风凉,民族战士上战场,我们在后方,多做几件棉衣裳,帮助他们打胜仗,中华民族放光芒。……秋风起,秋风凉,平型关外云飞扬,千百大军杀虎狼,我们在后方,多做几件棉衣裳,帮助他们夺沈阳,中华民族快解放。”在众多的抗战歌曲中,最能反映出中华民族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英雄气概的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抗日战争研究︱论抗战歌曲对“中华民族”的书写


聂耳

这些抗战歌曲的词曲作者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欣赏,而是为了传播,为了广大民众的传唱,以影响民众,影响社会,从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因为音乐在传播有关知识、思想和进行社会动员方面,不受时空、文化程度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加上广大民众一般都愿意唱歌,喜欢唱歌,唱歌甚至是一些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能够起到其他文艺形式所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1938年丰子恺曾著文指出:“抗战以来,艺术中最勇猛前进的,要算音乐。文学原也发达,但是没有声音,只是静静地躺在书铺里,待人去访问。演剧原也发达,但是限于时地,只有一时间一地点的人可以享受。至于造型美术(绘画雕塑之类),亦受着与上述两者相同的限制,未能普遍发展。只有音乐,普遍于全体民众,像血液周流于全身一样。”黄自谈及音乐对人类生活的作用时也认为:“一个国家自有一个国家的特性,这种特性反映到音乐上来,可以表示这国家内在的精神。
……要团结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尤非借重音乐的力量不可。因为我们要团结整个民族,促其奋发向上,卓然自立,以教育、政治、文学、哲理各项着手,总觉得普及不易,感人难深。如能利用乐歌来教,自然可以情智兼包,雅俗共赏,口唱心念,永不遗忘。一个国家定要把它的政治理想同民族特性显示在国歌里面,就是这种用意。”因此,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黄自为代表的音乐工作者创作出第一批抗日救亡歌曲起,上海、广州等地就开始了群众歌咏运动,演唱抗日救亡歌曲,“这成为全国性的歌咏运动的序奏”。如前所述,1931年10月24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声乐家周淑安曾指挥校合唱队首次演唱了黄自的四声部合唱《抗敌歌》。1932年淞沪抗战期间,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萧友梅和黄自也曾率领全校师生为十九路军进行过募捐演出,他们演唱的抗战救亡歌曲深受市民喜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