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历史视角下的黄土高原演变规律及规划启示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以下文章来源于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发展研究|历史视角下的黄土高原演变规律及规划启示


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研究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曾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我国多民族交汇地带,也是革命时期的红色根据地。但黄土高原受地形破碎、土质疏松、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大、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因此,对黄土高原的合理规划和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历史的视角,总结并归纳千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历史演变规律,从而为优化现代黄土高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出相应的规划启示。
区域特征
1
黄土高原地区是典型的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是过去260万年经西北风携带的沙尘堆积而成。因此,除太行山、吕梁山、六盘山等石质山地外,黄土高原大部地区为厚层黄土覆盖。黄土是黄土高原分布最为普遍、发育最为完全的第四纪沉积物,是风力搬运的粉砂级以下细颗粒物质在空气中沉降下来堆积而成的,是典型风成沉积物。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具有已耕性、自肥性、土层深厚等特点,是远古时期全国最为肥沃的土壤,是最适合农业起源的土质,当时这种土壤是长期自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孕育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自然基础。以黄土高原地区发育最为完整、研究最为详细的洛川黄土剖面为例,洛川地区至上新世末开始堆积厚约20米的红粘土,红粘土均一,无层理,由多层发育程度很深的古土壤和淡棕黄色的土状堆积叠加而成,推测为风成沉积物。红粘土之上沉积厚135米的黄土层,黄土至少在240万年前已开始堆积,由黄土层、古土壤和风化黄土层相互叠加而组成。
根据岩性由下到上可划分为午城黄土、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午城黄土厚约60米,由黄土、古土壤和风化黄土层叠覆而成;离石黄土厚75米,由发育较好的古土壤和黄土层组成;马兰黄土厚约10米,为均一的淡黄色黄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