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好展|罗丹的制作:实验者、叛逆者、开拓者(6)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20世纪中叶,罗丹重新成为现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与福特·里埃、里希埃、杜狄格尼以及德·库宁等现代艺术家共同开创了表现主义这一新艺术表现手法。一些艺术家不愿受限于视觉艺术或概念设计,于是重新开始效仿罗丹的艺术手法:放大,分割,组合。具有罗丹典型特色的艺术表现主题如:躯干雕像,巨大的头颅,肢解身体各部分等等都受到很大的推崇。在此基础上,一些艺术家别出心裁加入了新的元素:如我们在法兰阿帆的作品中能看到幽默的成分;在马尔切奇的石蜡作品中能找到身体的动感;安东尼·格姆雷的“第四现实感”用全新的造型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人体躯干的张力;以及在中国,雕塑家隋建国这样的艺术家,在罗丹身上找到了近似于抽象的表现手法。
隋建国讲自己喜欢罗丹,是他的写意状态,1995年罗丹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隋建国看了很多,当时还没有去过欧洲,罗丹作品中的手印就停留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一直到了2008年,隋建国创作盲人摸象的时候,这种记忆又被唤醒,手印本身也可以是作品,也是因为这,隋建国受邀参加了罗丹百年雕塑大展。
●
关于罗丹的一些事
罗丹于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巴黎,只比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大两天,他自幼便展示出过人的艺术天赋。14岁时,罗丹入读巴黎皇家绘画与数学学院,亦称“小学院”(Petite École)。后来他三次报考享负盛名的巴黎美术学院,均告失败,于是成为了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
罗丹于1875年前往意大利,已故艺术史学家柯克·瓦内多(Kirk Vardenoe)将这次旅途形容为“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当年罗丹已过不惑之年,他深深着迷于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后者那巨大夸张的裸体雕像对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米开朗基罗把我从学院派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罗丹后来回忆道。“他是我从一个圈子通往另一个圈子的桥梁。”
1877年,罗丹在巴黎沙龙展出了自己首个大型作品《青铜时代》。艺评家们很快表示这一真人尺寸的裸体男子雕像太过逼真,并指责罗丹以真人为模版铸成雕像,这一技法被称作“翻铸”
罗丹毅然决然地否定所有此类指控,并发表自己的辩护声明,以及他使用的模特儿相片(一位年轻的比利时士兵),以凸显其作品与模特儿本人的不同之处。
尽管作品令公众一片哗然,但这种争议也令罗丹迅速声名鹊起,仅仅三年后,法国政府便出手买下《青铜时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