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鉴废兴,遗珍永相传:再拾美第奇家族的金融记忆(11)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面对巨大的宗教力量,贸然挑战并非易事,美第奇银行依靠金融创新来逃避宗教禁令和神学家指责。当时欧洲不同国家和城邦的货币是不同的,而佛罗伦萨的金融业务主要是跨国贸易,美第奇银行巧妙地将金融与贸易、贷款与汇率交易捆绑起来。基于跨国贸易的商业“汇票”,存在不同汇率的兑换,不同期限的贴水,而这些金融技术中隐藏了实质的利息。存款人则通过参与投资的方式获得分红,虽然交易链条拉长增加了交易成本,但贷款利息被隐藏在复杂的交易结构和场景之中了。美第奇银行可以解释,商业贸易不是金融,商业汇票不是贷款,交易利润不是利息,丝毫没有违反宗教法令的地方。这维护了宗教意识形态和教会法令的体面,新型银行家也受人尊崇而不像从事典当行或货币兑换的犹太人那样地位低贱,后者因被认定为“高利贷者”,须主动认缴“赎罪券”以维系“罪恶”的职业。
米开朗基罗, 《美第奇家堂》,1519-1534
当然,那时的主教培训班也不会讲授金融知识,宗教界人士怎能理解美第奇银行贸易背后的金融本质。不过这一打“擦边球”的做法,当时的银行家的内心可能也是忐忑不安的。在1517年和1532年,安特卫普的一群西班牙商人曾向神学家咨询这些交易的合法性。是否虔诚的教徒美第奇家族成员,也存在内心的痛苦煎熬,以至于通过建造修道院、赞助宗教艺术来自我救赎及拯救灵魂,那就须后人来研究探讨了。
解开宗教对利息的偏见整整花了七个多世纪,从谴责、到容忍、到规定可例外,到允许“适度”的利率,直至冲破宗教禁锢,正是由于美第奇银行等先驱银行家的努力,他们看到了新的经济现实与旧的宗教理论之间的矛盾冲突,敢于通过实践创新予以突破和改变。作为当时欧洲最著名的银行,美第奇银行的做法具有示范性,为后世的银行趟出一条新路。1517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新教领袖加尔文等支持信贷的合法存在,同时也反对纵欲、贪婪、炫耀和滥用财富,因为新教徒的主体是新兴的城市工商业、银行家等资产阶层群体,有息信贷是合乎他们利益的,要将利润资本化,将剩余价值转化成更多的资本,必然向贷款收取利息。在代表时代方向的新兴经济力量面前,旧教会已无法束缚有息信贷的发展,坚固的宗教围墙终于被推倒。之后欧洲各国纷纷将有息贷款合法化,德国的路德宗、法国胡格诺派、英国清教徒、苏格兰长老会等新教,从教会到信徒都公开、合法地放贷,即便是旧的基督教最终也默认并参与了放贷,借贷被视为创业精神的表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