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鉴废兴,遗珍永相传:再拾美第奇家族的金融记忆(10)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4世纪的拉丁系基督教会也攻击高利贷,米兰的圣安布罗斯(Saint Ambrose ofMilan)写了《托比特书》(The Book of Toby),以宗教的名义谴责有息贷款,认为其有悖自然法则,不利于永世的拯救。公元325年罗马教皇正式颁布法律禁止教徒使用高利贷,无论高利率、低利率都是高利贷,强调这不利于基督教团结和超脱财富的精神。公元5世纪对神职人员的这一禁令已经全面实行。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大帝颁布规管信贷的法律条文。公元789年法国加洛林王朝国王“矮子”丕平(pepin le bref)和他的宫相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颁布了第一个世俗信贷禁令《通令》(AdmonitioGenerali-s)。公元800年神圣罗马帝国查里曼大帝时代,将禁令扩展到世俗社会。
坐落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北侧的美第奇宫
千年来,从但丁到佐拉,从莎士比亚到狄更斯、巴尔扎克,高利贷者的负面文学形象如夏洛克、高老头等深入人心。在语言学方面同样如此,意大利语贷款人(lo strozzino)一词源于表示“勒死”的动词,德语中表示债务的词汇(die schuld)的另一个意思是“错误”。宗教始终认为自己代表了社会的道德高地,阶级的分化,财富向少数人的集中及贫穷人群的剧增,宗教成为向穷人施舍并形成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在其集体潜意识中,贫困导致乞讨是可以的,但有息信贷则应予谴责。至此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通道被彻底堵塞,倾倒洗澡水的同时也倒出了孩子。
宗教的禁锢使欧洲迈入了数百年的黑暗期,社会发展得不到资本推动,金融抑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然,《圣经》中关于借贷问题有区分“兄弟”和“非兄弟”,“兄弟”即乡邻、亲朋之间有息借贷被禁止,而“非兄弟”的陌路人之间是可以借贷的。在宗教和世俗的双重打击下,只有被排斥的犹太人才进入这个领域,金融业的前生在这一狭缝中进行了千年的挣扎。然而,对犹太人的蔑视及迫害的背后就有着鄙视信贷的哲学和宗教的阴影。
12世纪起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普遍提高,农民和手工业者阶级逐步壮大,城市经济发展,商业贸易兴起,货币经济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露出尖尖角。伴随地理大发现,出现了新的经济扩张,海外贸易的收益与风险均为巨大。因宗教对利率的限制,收益无法覆盖风险,严重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靠战争掠夺财富模式、靠田产收租方式也无法满足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需要。君王、贵族、教会成为借款人,以期解决消费或战争的资金需求。1140年克吕尼的教会债台高筑、无力自拔,1145年西多会教堂开始借债。14世纪早期,巴尔迪、佩鲁齐和阿奇艾乌奥利三大家族银行,因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和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借款赖账,以致三家银行在14世纪40年代倒闭。可见货币经济的力量开始挑战传统的政治权利结构,禁止贷款的宗教哲学思想在现实面前有些妥协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