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销量400万份的《故事会》:网络时代如何生存?(2)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周元收藏的《故事会》合订本 图/周元
《故事会》在互联网上破圈,或是因为一张网红凤姐看《故事会》的图片,“低俗”和“狗血”成为这本杂志被反复诟病的说法,还有一句网络流行语,“这事太离谱,《故事会》都不敢这么编”。
“这么说吧。在现实中,如果你跟别人说你喜欢看《故事会》,人家就会觉得你不行,很幼稚,很low。”周元说。他身边很多人说起这本杂志,总当个笑话讲,说凤姐也爱看《故事会》,“感觉这本杂志不是正常人看的。”
《故事会》曾是中国卖得最好的文学杂志之一。1985年,《故事会》曾卖出单期760万册的销量,在2000年前保持着单期平均300万册的销量。1995年,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报道,“《故事会》办出了一本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杂志。”
今年71岁的何承伟曾任《故事会》主编,1974年进入《故事会》工作,他见证了《故事会》最流行的年代。他说,90年代,每月杂志印好出厂那天,印刷厂门口,八十辆卡车整装待发,一同运往各地的报刊亭和车站,否则各地之间要打架。在报刊亭,《故事会》肯定是卖得最快的。《故事会》一度被称为“农民工返乡必备杂志”。1999年,作家莫言曾给编辑部寄来信件,写道,“《故事会》的400万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即便是雅人,在火车上轮船上也不会拒绝《故事会》这种刊物。”何承伟说,《故事会》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民间底色。
地摊和走街串巷的流动摊位上,甚至出现了盗版的《故事会》。摆在菜刀、镜子、指甲剪旁,没有刊号的《故事会》,比正版更厚,内页用的是一捻就碎的草纸,翻开有整页的“监听器”“迷幻药”“麻醉枪”广告,印刷模糊,有时一句话有两三个错别字,还增加了许多惊悚和色情故事,充斥着“性与暴力”。
如今,《故事会》却几乎“消失”在普通读者的视野里。怀旧的留言里,总有读者感叹“《故事会》没以前好看了,失去了灵魂 ”。我在搜索时弹出一篇文章,标题是“没想到《故事会》还活着”。
今年9月,在上海绍兴路74号《故事会》编辑部,我见到了前主编何承伟,他头发灰白,戴着白色棒球帽,一身运动服。他说话中气十足:“我们去外面,人家好奇怪哦,整个文化界都觉得你们是低档次的,但搞故事的人就老是自信心满满,对故事非常热爱。”
现在,《故事会》的编辑部年龄跨度很大,71岁的老编辑和24岁的年轻编辑出现在同一本杂志上。1997年出生的赵俊斐是编辑部唯一的90后,她小时候去亲戚家,总爱翻炕头上的《故事会》,而到了更年轻的一代,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本杂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