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销量400万份的《故事会》:网络时代如何生存?(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他讲了一个深埋心底多年的故事——
70年代初,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孤身来县城求助他,说自己被强奸了。他带着女孩去了公安局,最后事情不了了之。农村家长里短的事情很容易传开,更不用说这样的风流事,女孩的名声毁了,流言不堪入耳。很多年后,龙江河再见到那个女孩,她结婚,生了孩子,但精神状态不太好。龙江河说:“虽然她表面上没有受到很大的伤害,但在我印象里,她的日子不好过。”
崔陟几人听完很是唏嘘,有人提到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孩因为涉世太浅,经历了一段失败的男女关系,或者不幸遭遇强奸,她的工作、婚姻都会很艰难。他们鼓励龙江河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在龙江河的笔下,家暴、流言反复伤害着这个女孩,最终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反抗,“她抱着一张想象出来的爱人画像自杀了”。题目叫《山村风流事》,他说:“这样的事情,在偏僻山村被当作风流韵事,所以反其意而用之,希望引起大家的共鸣。”
开头是这样写的:
“赣西北的一个山旮旯里,有个小村庄,叫做苦竹坳。村里有个李石匠,长得牛高马大,肥头大耳,一脸的滚刀肉,像个屠夫,脾气又暴烈。都三十四五了,媳妇还不知道在东南西北哪只角。这天,他扛着一张镢头上山…...只见一个俏模俏样的姑娘,浑身一丝不挂地仰卧在草地上,两眼紧闭,好像是睡着了。她身旁还放着一张没画完的铅笔风景画。”
后来编辑部集册出版时,这篇故事题目改成了《靓女风流事》。

从“地摊文学”到“严肃文学”
《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卷首写道:“《故事会》的对象,以农村故事员为主,兼顾工厂和其它方面。”
“文革”期间,《故事会》改名为《革命故事会》。1974年,何承伟跟着老编辑去上海各个区县文化馆组稿,刊登的多是革命故事,说教成分很重,成摞的杂志堆在办公室的墙角,少有人翻阅。
直到1979年,《故事会》才拿掉了“革命”二字。
“文革”后,《故事会》刊登了大量民间故事。编辑部四处打听“爱吹牛”的人,把他们说的故事录下来整理发表。何承伟记得,有一次听人讲了三个下午,听了二十多个故事,那人几乎掏空了肚子里的存货。其中一个外国恐怖故事,何承伟听完就一口气写了下来。故事发生在西欧三星岛上,有一幢别墅,没人能平安地在别墅里度过一夜,一位老板贴出告示,谁敢上岛度过一夜,便能获得一万美金。一个水手上了岛,半夜12点,房间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这篇《恐怖的脚步声》打响了《故事会》上恐怖故事的名气,至今还有网友回忆,“小时候看完,晚上都不敢一个人去厕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