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人文艺术访谈访民进中央宣传部长毛梦溪(9)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毛梦溪:对,我认为是灾难。是快餐文化的一种掠影。文化文化即“以文化之”。所以,化成什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警觉的问题。我在《雨过琴书》一书中,曾对“文化”进行过一次追思,这种形式,你可能会想到文化散文家余秋雨。我不管现在的读者是如何看待这位散文家的,我觉得谈文化之是非,是文化人必须要过的桥段。平和地欣赏、记述也好,批判也好,都是文化之反思。当然,我提到读者熟悉的散文家,并不是为了要跟他比较,而是想要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到,一个作者在写什么东西,在关注什么东西。我关注的就是文化,然后,我认为,我有一个对文化的是非观,这就是写作的动机。我在书中曾写道:文化“作秀”的状况愈演愈烈,在神圣的学术讲坛上,有学者请孔子传授“快乐秘诀”,让庄子熬制心灵鸡汤。李白变成了古惑仔,关羽、李清照变成了色情狂……”,这些现象,虽然说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解释,非常具有冲击力,但是不免有些哗众取宠。
一个作家呕心沥血写就的作品,比如像《昆剧发展史》这样的作品,才印了500册,而一次选秀活动却有15万人报名 ,2000多万人关注。包装豪华,内容空虚的作品大量炮制,有些作者专门从坏人身上寻找好,从好人身上寻找坏——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这些现象不止,我倒不妨重复地谈,要不断指出来,这种文化的畸形发展,我们有权制止,有权利管束。诚然,思考问题的角度,代沟问题,还有每一代自身的思想与观念形成过程,都会影响到我们对文化本身的看法。不一定我的就是对的,但是,如果我说了,以我的方式、我的理由说了,你听进去了,并且你觉得这是好的、积极的、有利的,这便是我之所以谈文化的理由了。

二十一世纪人文艺术访谈访民进中央宣传部长毛梦溪


ISW:做媒体时,有专家称您是一位学者型记者,说您擅长把新闻与文学性结合起来,来使得新闻作为一种“易碎品”转变为一种具有文学般恒久魅力的“作品”,谈谈您在这方面的个人体会?
毛梦溪:我只是从学文的角度上,尽到了一种文学觉悟上的义务。新闻为什么要写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新闻也可以很生动,甚至很温暖,很可爱。不需要板着脸,做公事化的脸孔。当然,新闻是严肃的,我们必须承认,在对待严肃事件上,人们有许多仪式,文字上,也会有一种内在的仪式,新闻的仪式就在于它的语言向度。具体关于这方面,你可以去看相关的文章,比如《毛梦溪与他的文化新闻观》。他们写到我在写新闻时的“文化视野”。这个说法,可能比“文学视野”更恰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