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学理论的诡异魅惑(1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打破优生学的神话及其错误的客观性
今天,为了回应各方对高尔顿、皮尔逊和费希尔的抗议,他们的支持者们争论说那些学术演讲和教学楼的命名是为了以他们的科学贡献为荣,而非科学家本人。然而来自康乃尔大学的乔·吉尼斯(Joe Guinness)、罗格斯大学的哈里·克莱恩(Harry Crane)、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瑞恩·马丁(Ryan Martin),这些统计学教授在评论有关费希尔研讨会的争议时写道,“我们必须记住,科学的自尊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共有信念之上的,即科学的成就与取得成就之人的善恶无关,且科学的认可并不因为个人的友谊或政治立场而得到准许或撤销,另外,我们可以一边庆祝科学的贡献并从中受益,一边又不遗余力地反对做出该贡献的科学家的个人信仰。”
但是,科学与科学家就这么容易分离吗?
失去了费希尔的推崇之后,显著性检验的统治地位正在崩塌。去年,800多位科学家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学界停止使用统计显著性这一概念,对此美国统计协会的主席宣布了一个生硬判定:不再使用‘统计学上显著的’这一说法。
显著性检验的核心问题在于,对一个同质性问题做出二元判断从来就不是一项有意义的统计学任务。只要数据足够多,分析足够仔细,一些不均匀性以及统计学上显著的区别总会显现出来。在现实世界中,数据总是在释放着某种信号,只不过信号的内容总是不那么明朗。
在1968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戴维·莱肯(David Lykken)和保罗·米尔(Paul Meehl)通过分析57000份由明尼苏达州高中生填写的调查问卷,以经验为主地证明了这一点。调查包含了大量问题,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到休闲娱乐活动、对学校的态度、课外参加的组织等等。莱肯和米尔发现,在105种可能的交叉表(Cross-tabulations)变量中,每一种组合都是在统计学上显著的,而且其中101种(占比96%)的p值小于0.000001。
(www.gwern.net/docs/psychology/1991-lykken.pdf)
举例来说,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无论排行伯仲叔季还是独生子女)就与宗教观、家庭对大学的态度、对烹饪的喜好、是否参加农场青年俱乐部、毕业后学校规划等等各种事情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但是正如米尔强调的那样,这些结果并非偶然得到的:“它们正是这个世界的事实,以57000这个样本量而论它们相当稳定……从一个罐子里总结归纳理论并且异想天开地把它们和变量关联起来,这就会产生出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驳斥了(零假设)的‘证实’。”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