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刊论文|西方国家间战争、个体社会流动和福利国家的军事起源(18)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五、结论:两个可能的研究方向
现有文献难以解释福利国家在战争时期扩张、在和平时期却会停滞甚至衰落这一历史事实。一方面,战争和国家建构理论将战争视为福利国家的“供给侧”因素,认为战争会加强国家的干预能力,而这种干预能力是福利国家进行再分配的前提。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地缘政治压力下的国家为何会将财政和行政资源用于非军事性和非生产性的福利项目上。另一方面,福利国家的发展理论强调支持社会福利和再分配的“需求侧”因素,认为工业资本主义及全球化等结构性因素带来了社会的再分配需求。但是这种理论无法解释为何在工业化和全球化遭受战争破坏和干扰的情况下,福利国家反而还能实现扩张。
为全面理解军事动员和战争对福利国家的影响,本文综合了上述两类研究,提出一个关于战争补偿的理论框架,探讨了军事活动如何塑造社会的再分配需求。该理论认为,18世纪军事革命以来,大规模的军事动员让军队的阶级结构下移,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向上社会流动的渠道,降低了社会的整体再分配需求。然而战争爆发后,巨大的伤亡让社会向上流动的预期破灭,于是按照“公平牺牲”原则,社会要求国家对高收入阶层课以重税,以收入再分配的方式补偿战争牺牲。因此,在19世纪和两战之间的多极均势时期以及冷战的两极均势时期,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使国家的再分配水平处于持续低位甚至是下降。而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造成重大伤亡的国家间冲突则会让国家增强再分配力度,而这一力度会在战争结束、回归均势与和平再度到来过后逐渐减弱。
本文为国际关系的两类研究做出了贡献。首先,本文通过揭示军人个体层面的主观社会流动预期和再分配偏好,为国家间战争(国际因素)对福利国家(国内政治)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基础。由此,本文展示了如何将反转的第二意象建立在微观基础之上,从而为这一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其次,通过将国际因素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与个体层次的微观因果机制相结合,本文对第二类研究做出了贡献,那就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基于“三个意象”的层次分析法。本文将个体层次的分析对象从决策者延伸为社会中的普通个人,在探讨个体社会流动预期和再分配偏好的基础上(个体层次)将国家间战争(国际层次)与福利国家(国内层次)联系起来,展示了对层次分析法的扩展性新运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