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诞辰80周年:导演随风而逝,电影生生长流(4)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一瞬间,一道闪电让我们看到了树木的样貌,却又只是短短一秒钟而已。这一画面简直魔力无穷,因为它已经被推迟、被期许了太久太久。
《童心一二三》片场手持DV阿巴斯(右)在影片《特写》中,我们得以见到阿巴斯邀请观众加入一场革新性的参与的另一种方式——他用一个本不被认为重要的小人物打断并削弱了故事情节应有的戏剧性的流动。同时,他还将事实与虚构相互混,以至于区分二者似乎已变得不重要了。片中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场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催促观众去自己理清故事的原委(自己把故事顺序拼凑出来),并令观众以自己的方式去评判这些人物。
和篮球之于美国黑人青少年的意义类似,《特写》中,“电影”在伊朗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样与权力、流行、社会动员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影片同样逼迫观众思考其自身与电影的关系。媒体从业者们常常利用手中的宣传工具来欺骗受众,阿巴斯对这一全球化的现象进行了谴责。相比其他作品,阿巴斯在《特写》中让主人公通过谎言与矫饰不断暴露自己的性格。“谎言是通往真理的捷径”,阿巴斯如是说。
《特写》彻底抹除了真实与虚构的界线《特写》中包含着阿巴斯电影的几大关键元素。电影的主人公无辜又堕落。不同于《过客》(The Passanger, 1974)和《随风而逝》,这部影片中的主角却又充满了同情心。无论台前幕后,阿巴斯都是一位极具自我批判精神的电影人。在电影的开场,我们看见他与身陷囹吾的主人公对话,而到了影片的尾声,我们再次听见他对摄制组的循循善诱。在《家庭作业》(Homework, 1990)中,他对一群孩童进行了采访。而在《案例一,案例二》(Case No. 1 and Case No.2, 1979)中,他又直面一群文化官员。尽管是虚构的人物,电影工作者的角色频繁地出现在包括《橄榄树下的情人》(Through the Olive Tree, 1994)、《生生长流》以及《随风而逝》等一系列影片中。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