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诞辰80周年:导演随风而逝,电影生生长流(5)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具有自我意识的电影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是阿巴斯对于自己电影人身份的自我批评,又可被解读为间离观众,以使其更为清醒的策略。
阿巴斯执着于对电影形式的探索,细细琢磨如何才能利用形式在电影中制造诗意与幽默的氛围,这让他的影片别具一格。塔蒂(Jacques Tati)与影评人乔纳森·罗森鲍姆(Jonathan Rosenbaum)皆认为,“形式”对于建构电影化的幽默至关重要。在阿巴斯的电影中,平日里看来不那么好笑的事物都变得有趣、滑稽甚至荒诞。与塔蒂的《玩乐时光》(Playtime, 1967)类似,阿巴斯在绝妙的短片《有序与无序》(Orderly or Disorderly, 1981)中通过构图、音效,尤其是导演本人的画外音,让影片获得了前所未有地有力、幽默。电影中,操场上为了喝水或上车排成长队的孩子们的俯视长镜头,或是在德黑兰路口扰乱交通秩序的不耐烦的司机,都展现了公共空间中内在于混乱与秩序中的喜剧因子。
另外,他的电影里还常用镜头组合和摄影机运动来强调之字形的图像。比如,他电影中重复出现的曲折道路不仅是一种哲学性的、形而上的表达,同时也揭示了其人物所处之情境。这曲折的道路出现在了《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Where is the Friend’s House? , 1987)中,展现着孩子要找到他的朋友需要经过的障碍。《樱桃的味道》中那位在山路上行驶的男子正在找人来埋葬他。在《生生长流》中,导演必须在一场摧残了北伊朗的大地震后找到在他前作中出演过的两位小演员。甚至像《随风而逝》中一个苹果的曲折运动,或是《特写》中的空罐子都昭示着命运的无常。他们几乎就是阿巴斯的标志性镜头。

阿巴斯诞辰80周年:导演随风而逝,电影生生长流


《樱桃的滋味》中弯弯山路阿巴斯的晚期作品十分注重风景与建筑,以此展示他的哲学观点,尤其是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橄榄树下的情人》和《生生长流》这被人熟知的三部曲当中。《何处》中于村落废墟中展现出来的俊秀的树林,《生生长流》中锁定破碎道路的长镜头,还有《随风而逝》中对准麦田的长镜头,这些都提醒着观众去注意那些被片中主人公所忽略的美景。与他在伊朗后革命时期的电影相比,当阿巴斯逐渐转向自然和乡土人物后,这些风景镜头在全片结构中变得更为有力了。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