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面孔|张桂梅:曾经美少女,已是点灯人(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张桂梅在家排行老五,母亲生她时已年近五十,在她尚且年幼时就离世了。她跟着哥哥姐姐们长大,没有被太严厉地管束过,从小上蹿下跳,人家都喊她“五猴子”。
森林、土地、炊烟,大豆高粱,东北辽阔的原野给了她生命中最初的滋养,时至今日,她远离故土数十载,依旧不改乡音。
黑框眼镜,齐刘海,笑眼弯弯,散发着属于少女的灵动灿烂,这是张桂梅一张广泛流传的照片,照片记录的是1974年的张桂梅,那年她只有17岁。那时候黑龙江的年轻人不好找工作,云南林业采伐正好在招人,于是张桂梅从家乡坐火车一路南下,投奔了三姐,成了云南省中甸林业局的职工。
十七八岁的姑娘在西南的森林里的最一线做了筑路修路的工作,山路运输不便,许多工作都是需要人亲自上手的力气活。高原的冬夜尤其难熬,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十几个人住一个帐篷,围炉而睡,边睡觉边有人负责往炉子里添柴禾,炉子一熄,人是要冻坏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张桂梅挺了下来,甚至当上了女青年突击队队长。刚到林场的第一个春节,本地的工友们都下山过年团圆了,独在异乡的她是一个人在山上守着帐篷度过的。
在滇西南高原上的日子,也让她跟少数民族的工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全局数千名职工,有23个少数民族,她所在的工段职工几乎都是少数民族。
张桂梅在一线待了两三年,因为出色的文字能力和文艺特长,踏实能干的口碑,她被调到局里机关工作。后来经一个老知识分子介绍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董玉汉,董玉汉是中甸林业局子弟学校的校长,教书人,她也申请去当了老师。婚后,两人回了她丈夫的老家大理喜洲。
喜洲是白族聚居的古镇,气质质朴又静谧,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天高云阔,有大片大片的稻田,和雕梁画栋的白族建筑,是老舍笔下奇迹般的世外桃源。
张桂梅到喜洲一中当了老师。她是那种喜欢跟同学们打成一片的老师,讲课也有意思,喜欢跟学生们讨论,爱讲故事。课间的时候还会放音乐,自己带着学生跳彝族舞,其他班的孩子趴在栏杆上张望,眼睛里写着羡慕。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