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鹏:这部纪实作品,成就了最硬核的美剧(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凶年》与《火线》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凶年》完全是从警察的视角讲的,所以不会涉及市政府、州政府、工会、教育体系、新闻界等纷纷崩坏的机构,也不会涉及有组织的犯罪。
《凶年》中的罪犯大多是单打独斗,或者过失犯罪、激情杀人等,不会有巴克斯戴尔那样的大佬。所以,《凶年》是一个警察故事。而且,在描绘警察局时,《凶年》也不像《火线》那样黑暗和令人绝望。总的来讲,《凶年》对各级警务工作者的描写是正面的。
跟随《凶年》中警探的脚步,我们也会对法医、庭审和陪审团等相关机构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对法医技术和美国司法体制感兴趣,这本书也会对你有帮助,不过书写的毕竟是1988年,所以观者需自酌。

陆大鹏:这部纪实作品,成就了最硬核的美剧


《凶年》英文版封面。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大众传媒(本书里是电视,现在当然还有网络)对凶杀案及侦查工作的扭曲,让绝大多数人对其产生了严重的误解,而这一点在有陪审团制度的美国法庭上,会严重影响案件的判定。
比如在犯罪题材的电视剧里,杀人总是有充分的“作案动机”,所以深受电视影响的陪审员(巴尔的摩的陪审员往往没什么文化,主要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会惊讶地发现,对于许多凶案,警察给不出作案动机,甚至对动机不感兴趣。警察只想证明某人是凶手,至于他为什么要杀人,警察不想知道。但陪审员就会觉得警察给不出动机就构成了合理怀疑(reasonable doubt),这就可能推翻警察认为铁证如山的案子,使得凶手逃脱制裁。
这本书的叙述是线性的,按照时间顺序推进,而不是按照一起起案件的发展顺序来写;而且人物极多,仅戏份较多的警探就有差不多二十位,虽然有些人物形象令人难忘,但大部分其实面目模糊(这也是在所难免,毕竟这是一部严格的纪实文学,不可能像《火线》那样随心所欲地塑造人物)。
由于这两个原因,这本书往往给人以庞杂而混乱之感,千头万绪、十分凌乱。但我觉得这不能算缺点,因为作者的视角是类似于摄像机的,他的观察是非常直接和自然主义的,对现实的描绘是活生生的,未经修饰、浓缩和提升。这样刚好能制造出真实感很强的气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巴尔的摩警察局凶案组警探的生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