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班之后只想回家瘫着?(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倦怠社会》韩炳哲 著
这本小册子的德文版出版于2010年,英文版出版于2015年,简体中文版则引进于2019年。这个时间差不只是书写、翻译和引进的时间差,更是一种社会感受的时间差。
2010年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辉煌,进入到了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生活的各个方面似乎都有无尽的可能。身边的人都很难想象自己会陷入一种倦怠状态。
而2019年的网络上,已经开始讨论“感觉身体被掏空”,三十年前一部电视剧里葛优在沙发上摆出的姿势成为了经典表情包。
现在时间又过去了近三年,我们仍然在新冠疫情的漫长的阴影当中,“倦怠”已经成为很多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自觉。所以可以说,此刻是我们离韩炳哲的这本书最近的时候。
《倦怠社会》并没有专门去谈工作问题,但是其中对现代人主体状态的描绘,却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职场打工人。
它的开篇是只有短短两页纸的前言,韩炳哲却在其中极其具有挑衅性地改写了我们对普罗米修斯神话的解读。
通常,我们把这位盗火者看作是一个悲怆的英雄,他被诸神锁在绝壁,有秃鹰啄食他的心肝。从字面意思上看,普罗米修斯牺牲了自我,成全了人类的幸福,而他自己的肉身则成为挡在诸神无能狂怒和人类俗世美好之间的屏障。
韩炳哲反转了普罗米修斯神话的情感色彩,把他解读为一个倦怠的生命体。啄食心肝的秃鹰也不再是外部力量的象征,而是另一个自我,一个对自己严苛要求、不断压榨的自我。
韩炳哲甚至提醒我们注意,秃鹰啄食的是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而肝脏本身没有疼痛感,肝脏受损之后人们只会感觉到倦怠无力。
这一小段开篇充分展现了《倦怠社会》的文本特色:由一系列判断构成分析堡垒。韩炳哲吸引人的不是他的完整、系统,而是他有一种与时代问题贴身肉搏的刺激感。
02.
过量的“我”,
从他者的消失到自我的奴役
前文提到,这本书的德语原版出版于2010年。韩炳哲在第一小节“精神暴力”当中开篇的判断,可能会让这两年来经历了新冠疫情“毒打”的我们觉得难以信服。
韩炳哲认为,人类社会在健康问题上所面对的敌人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各种所谓“神经元疾病”。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各种内生性的、精神类的困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