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班之后只想回家瘫着?(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本书第二小节“超越规训社会”当中,他对这一点展开了集中论述。如果大家熟悉二十世纪的批判理论,一定不会对“规训社会”这个概念感到陌生,这是法国理论家米歇尔·福柯曾经着力论证过的一个重要问题。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等著作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与传统社会,比如国王手握生杀大权的时代相比,现代社会无疑“文明”得多。权力不再直接用强力惩戒的方式直接打击个体。相反,现代社会的权力机制更为复杂,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不断地被送入各种各样的机构,比如学校、军队、医院等等。
我们不是被强力掰成某个模样,而是通过主动的习得,“自愿地”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简单说,福柯认为,在现代社会,我们并不是被一个强制性的外力摁着头皮成为某个状态的人,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塑造成为那种人。福柯把这种主体状态称之为“驯顺的主体”。
韩炳哲顺着福柯的论证继续下去,他认为这个转变在今天又有了新的状态,我们并没有停留于“驯顺的主体”,而是进一步成为“功绩主体”。换句话说,我们已经不满足于成为一个“合格的人”,而是要让自己最大化地发挥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为什么下班之后只想回家瘫着?


韩炳哲认为,我们自己成为了自己的雇主,自己监督、催促着自己,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生命“创造最大的价值”。韩炳哲借用尼采的观点,认为这种状态下的人是一种纯粹的劳动的动物,无需外界的压迫,自己就主动地剥削自己。这种主体既是受害者,本身也是施暴者,用流行的话说就是“能够对自己狠得下心”。
事情还不仅如此,在韩炳哲看来,功绩主体不只是无止境地、近乎冷酷地自我督促,更讽刺的是,在这种追求“更好、更强、更优秀”的过程中,主体自己有一种“自由”的幻觉。
“目标是我自己定的”,“计划是我自己执行的”,“是我自己想要通过这一年的努力再上一个台阶”……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你想要拥有什么,你就去追求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会,比如我们早晨开车或坐地铁通勤,很多人会听英语或者有质量的播客节目。按道理说,这是一种挺好的习惯,充分利用时间去获取知识。
但是时间久了,会发现这成了一种强迫症,如果我没有“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就成了一种罪过。我怎么光知道开车?我怎么就在地铁上放空了一路?从一种主动的求知,一种对时间的利用,渐渐变成一种自我强迫和自我谴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