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蒂·史密斯:如果青春有张不老的脸(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笔者看来,帕蒂是歌手里诗写得最好的,她从布莱克的字里行间捕捉到彼此的镜像人生,仿佛不同时空的两条平行线。他们有着通灵体质,也爱孩子。布莱克出身卑微,即便身无分文,还有过人的想象力支撑他收获意外惊喜。他的“灵视诗学”(vision poetics) 赋予其洞察真实生命的感知力以及先知般的预言力,与此同时唤起帕蒂之辈书写的原动力。在她步入摇滚殿堂前,诗歌和绘画就是精神世界的全部。象征主义作家兰波的“视作”与大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的音乐,也因其作品与人生轨迹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同样也影响了帕蒂、鲍勃·迪伦在内的一众歌手。
摇滚与诗歌存在着感性关联,并在20世纪实现了融合与蜕变,歌手从诗文中汲取灵感成为创作的常态。年轻时的帕蒂将布莱克、兰波奉为偶像,像是遵从了神的旨意,肩负起将现代主义诗歌注入摇滚的使命,然而她的挚爱罗伯特却走了兰波老路,令帕蒂的情感生活遭受重创,苦不堪言,这是她不愿回首的一段经历,但这段波西米亚式生活也是青春时代最刻骨铭心的。而今,她的作品已然成为乐坛膜拜的对象,也是众艺人创作的灵感来源。R.E.M.乐队成员迈克尔·斯普洛少年时期听过帕蒂,便决定自组乐队,U2乐团、垃圾乐队也曾在公开场合示爱偶像。
帕蒂·史密斯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纽约,1978年。
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全世界一片哗然。歌词是否有资格被归到文学的问题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性格使然,迪伦如约缺席颁奖会,帕蒂替他站上了万众瞩目的位置,在那个诗与乐正面交锋的时刻献唱了《暴雨将至》,不羁的声线彰显着原始魅力,令在场的人们瞬间泪目。足见音乐与文学本是连体婴儿,唱出来就足以平息种种质疑。对帕蒂自己而言,褪去音乐这件外衣,方能读到身为诗人的她与情感爱欲的狂欢,如她为抵制英国因为口蹄疫大规模屠杀羔羊而写的《可敬的因我们被杀死的羔羊》,而提及亲友爱人时,却又流露出少有的柔情,就像《安魂歌》里满怀甜蜜和迁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