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旅:分道而行的爱因斯坦与柏格森(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时间之旅:分道而行的爱因斯坦与柏格森


在爱因斯坦与柏格森这场巴黎相会的前后数十年,无数欧洲科学家、哲学家卷入到对相对论的争论中来。
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彭加勒是柏格森的支持者。吊诡的是,爱因斯坦阅读了几乎所有彭加勒的著作,因为彭加勒的理论距离相对论只有几步之遥。彭加勒和柏格森都反对笛卡儿式的永恒真理,尤其是那种用机械论方式解决所有问题的哲学。洛伦茨、彭加勒、迈克尔逊这些离爱因斯坦相对论最近的科学家,并未选择支持爱因斯坦。他们认为相对论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是必须接受的。
与之相对的,郎之万是首先支持爱因斯坦的法国科学家,此外还有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卡西尔不仅支持爱因斯坦,还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柏格森评价甚低,他坚定地站在康德、爱因斯坦一边,把科学的形而上学视作根本。卡西尔把柏格森和海德格尔划归同类,“在他们的思想中发现了欧洲知识界衰败的根源”。
作为新一代欧洲哲学家的海德格尔,虽然和柏格森一样反驳对时间的度量和空间化理解,但他不再像柏格森一样去和科学家争论时间的本质,而是追问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时间。“与其说人类生活发生在时间之中,毋宁说人类生活就是时间本身”。海德格尔着眼于“日常性”,他的时间既不全是时钟时间,也不全是生命时间,而是二者的结合。时间和我们的日常感知交织在一起,当我们“烦”的时候,“一个人就会感觉不到时间,仿佛被驱逐出了时间之流”。但愉悦之时,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不免让我们想起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比喻。在日常感知之中,也许他“比海德格尔还要海德格尔”。
这场世纪之争背后涉及我们对科学、哲学的根本理解。物理学自有其理论价值、实用价值。但根据物理学引申出来的形而上学主张呢?这些主张和我们的精神生活有什么关系?柏格森的质疑,今天仍然值得深思。走出唯一时间观念,并不意味着失去了真理性。
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这场争论也有中国版本,那就是1923年前后以丁文江、胡适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派和以张君劢为代表的生命派之间的争论。无论如何,那都是一个有真实争论、愿意争论的时代。柏格森与爱因斯坦的争论,倏忽已近百年。卡拉莱斯的这部科学史力作,真实复原了“无法还原”的复杂,为我们呈现了20世纪最富精神魅力的一幅画卷。
(选自《信睿周报》第46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