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世界末日的迷恋,可能是一种媚俗(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奇爱博士》带有明显的对冷战“核威慑”的讽刺。图/豆瓣这种“反核”思潮不仅在好莱坞电影中被体现,在俄国导演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中,也被展现出来。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随着技术的更新和美苏间太空竞赛的进行,一种“入侵“的叙事成为最受追捧的类型。冷战时期对苏联渗透的恐惧,投射在当时的好莱坞电影里。衍生出《怪形》《异形》这样的外星生物入侵的电影。
人们耳熟能详的《终结者》系列,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此时的科幻似乎从“冷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了,但是电影中的“末日”是高发达的“天眼系统”所启动的,而主角则是施瓦辛格饰演的人工智能。此时好莱坞电影仍然反映出人们对“他者”所持的巨大恐惧。
《终结者》里的末日景象。图/豆瓣这种对“他者”的恐惧并有随着冷战的停止而结束。在“冷战”结束后,美国似乎摆脱了危机,但是另一种文化冲突却正在袭来。
塞缪尔·亨廷顿对文明间的冲突有过非常明确的表述,他说:“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社会被意识形态统一在一起,却又被文明所分裂。”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出版。图/新华出版社这种文明间的冲突不断累积,直接导致了9·11事件。
9·11事件中,双子塔的倒塌、五角大楼的冲撞,都有着强烈的“好莱坞式”末世感。恐怖分子似乎将好莱坞电影中的桥段搬进了现实。
在9·11之后,美国的“末日科幻”又迎来了小高潮。2002年根据游戏改编的《生化危机》上映,“僵尸末日”的时代开启,之后《活死人黎明》《我是传奇》等电影在银幕上大放异彩。而2004年斯皮尔伯格所拍摄的的《世界之战》中,主角为了保护家庭而与忽然降临的外星人缠斗,是非常明显的针对当时美国境况的影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