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追思|纪念张俊浩先生(2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二、散步与聊天
后来,我考上了法大的研究生。张俊浩老师喜欢晚饭后在研究生院的校园里遛弯。我们就约好一起散步,我是带着崇拜的心情跟着张老师一起走路的。他家的电话号码我记得很清楚,可以说是我记忆里最深刻的内容之一了。当时,我就把白天读书的一些心得或想法跟张老师汇报、分享。这种一起散步的模式持续了很久。我觉得,张老师的特点就是,你跟他讲的浅显,他能跟你讨论,你讲的貌似很深奥,他也能给你接上,不会因为这个话题生疏,就没有启发性。这大概就是民法博大精深的体现吧。或者说,我才疏学浅,摸不到民法老师们的底儿。
有时散步,会遇到法大的老师,他会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当时,我们也会聊些家常。张老师跟我说,他是江先生的学生,但他和别的学生不一样。他说,他平时不怎么和江老师联系,但江老师有什么事的时候,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管。这个他跟我讲过,我记得很清楚。我想,这体现了他的做事风格。
那时,我记不得是他给我讲的,还是谁跟我讲的。说他参加了某次学生运动活动,打着铺盖卷去了天安门。他至今也没有写过悔过书,引以为自豪。但他对写悔过书的人,也理解。这个事可能是个传说,不是他亲口给我讲的,具体来源已不可考。很难想象,张老师这样的学者,会有那样的冲动吧。
那时,我记得,他对哈耶克等民法之外的书籍也很推重,推荐我看。那时,他在研究生院6号楼有个宿舍,里面摆满了书籍和一张床。我曾经去过几次。他大概就是在这么个小屋子里,读书、备课和写作的。
三、交流论文
后来,读硕士时,要求写些东西。我把我写的东西给他看。他拿过我的作文在电脑上噼里啪啦的改起来。原来是在给我排版。他把标题、段落什么的格式弄好。当时,我觉得挺奇怪的。这个老先生还当起了编辑。现在想起来,这体现了他对文字的重视。后来,我写的那个东西也就放在那里了。
大约也是在那个时候,他也把他写的一篇稿子给我看,让我提点意见。那是一篇很短的文章。我认真看了,诚恳的提了点意见。他说,你看看,我的思考还不成熟。当时,我也可能比较犀利。但是,我至今仍记得,张老师的文字很不同,文字表达不同,很有文采。
我记得当时他对列大纲很重视,说写文章要反复列提纲。后来,我也是在这个思路下,撰写我的硕士论文的。当时,李永军老师对这个论文还挺满意。我能写出合格的硕士论文,也与张老师的循循善诱有关吧。
张老师认为,博士论文要有哲学思考,不能就制度论制度。这个高度很难达到。后来,我出国留学,把我写的博士论文给他看。他过了几天还了回来。我们没有就此多交流。当时,我应是出于某种原因忘记向张老师请教反馈意见了。我记得,我的论文中提到了罗马法学者Stein认为罗马法上存在“一分为三”的现象。而在和张老师散步时,他曾说只能一分为二,并且拿切西瓜比喻。他说,切西瓜,一刀下去,只能一分为二,不能切出三瓣。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啊!回国后,这个问题没能和张老师多交流。无论如何,他毕竟也是看过我的博士论文了!现在想想,荣幸之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