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若无深情,终究是纸上凉薄(9)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魏晋风度,若无深情,终究是纸上凉薄


唐寅《王献之休郗道茂续娶新安公主图》正如《中秋帖》里所写的一样,在他的一生中,等待与迎接往往成为其生命中的一部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中秋之夜的圆月,是他与他思念的人唯一的共情。在王献之生命的最后一刻,别人问他此生有何错事和遗憾,他只说了一句,“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世说新语》里,成为这位深情书家的最后身影。
他的哥哥王徽之当时也病得很重,献之先行去世。一天,王徽之猷问侍候的人道:“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官奴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于是乘车去奔丧,一点儿也没有哭。
王献之平时喜欢弹琴,王徽之便径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王献之的琴来弹,琴弦却怎么也调不好,遂把琴扔到地上道:“官奴官奴,人琴俱亡!”说完即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转过来,随后也去世了。
魏晋风度,若无深情,终究是纸上凉薄。深情,是魏晋风度的温度,也是书法的内在精神,“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诚哉斯言!
王献之的《中秋帖》,一笔而成,恣意挥洒,气势如龙,连绵飞舞,是东晋草书的巅峰之作,历来为世所重。梁武帝萧衍称之为“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唐太宗李世民赞叹“自晋唐以来从大令问津以迄于成者,代不乏人”。卷前有宋高宗赵构签题“晋王献之中秋帖”,卷后有明代董其昌跋称“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
董其昌所说的米老就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米芾是“宋四家”之一,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可达到乱真程度。
后来,有的学者考证,这很可能是米芾给董其昌开了一个跨越几百年的大玩笑。《中秋帖》的纸张是竹料纸,这种纸东晋时还未出现,属于北宋才有的纸张。从行笔的姿态可以推测,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东晋王羲之、王献之所用的笔还是有心硬笔。因此此帖并非献之原物,而临写者便是米芾。其中一个证据,便是米芾自己在著作《书史》里承认的,米芾说自己曾经临摹过王献之的字帖一卷,后来在常州一个士大夫家里做客,客人们都争相拿出自己收藏的书画,请米芾把关,轮到沈括——就是那个写《梦溪笔谈》的科学家,沈小心翼翼拿出自己的宝物——王献之的字帖,米芾一看就说是赝品,沈括吃惊说道,这是我收藏多年的了,怎么可能是假的。米芾笑言这是我自己写的。当然,米芾并没有明确说自己临摹的便是《中秋帖》,这个证据是否充分,有待研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