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代春丨不只是语言润色工作者:华人编辑与《万国公报》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一份颇具影响的中文刊物。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万国公报》同时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中国编辑,他们的辛勤耕耘也反过来成就了这份刊物。

杨代春丨不只是语言润色工作者:华人编辑与《万国公报》


一般研究《万国公报》的学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万国公报》的创办人、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身上,而很少关注甚至忽视了这份刊物不同时期“襄理笔政”的几位华人知识分子。诚然,没有林乐知就没有《万国公报》。但实际上,林乐知藉《万国公报》而获得的赫赫声誉,以及《万国公报》在晚清时期产生的轰动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一批华人知识分子的默默辛劳。
华人编辑代表
《万国公报》的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于上海的 《教会新报》,1874年9月5日,《教会新报》在出满300 卷后,改名为《万国公报》。在其刊行长达近三十年的时间里(1883-1889年曾休刊),一批华人知识分子曾先后襄理《万国公报》的笔政,其中较为知名的有沈毓桂、蔡尔康、任廷旭以及范祎等人。
沈毓桂(1807-1907),江苏吴江人。1859年为避战乱,到了上海。起初以课授生徒、卖文卖字为生,曾在传教士办的英华书馆任教,又曾助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等人翻译西书。大约在1860年结识了刚到中国不久的林乐知,并于1867年出任林氏的“记室”,协助林乐知办理《教会新报》,自此开始了充当华人编辑的生涯,直至1894年辞去《万国公报》的“主笔”之职。在长达二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沈毓桂协助林乐知等西方传教士共编辑《万国公报》450卷又61册,成为在《万国公报》馆任职时间最长、编辑《万国公报》卷数最多的一名华人编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办理《万国公报》已使其“心血久竭”。

杨代春丨不只是语言润色工作者:华人编辑与《万国公报》


蔡尔康(1852-1922),上海人,出生于嘉定南翔。他自幼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基。然因乡试屡败,失望之余投身报界。1892年,蔡尔康经人推荐,出任广学会总干事李提摩太的记室,佐理“译书之役”。1893年底,经李提摩太介绍,蔡尔康在中西书院结识了刚由美返华的林乐知。自1894年2月开始,蔡尔康接替沈毓桂出任《万国公报》笔政,直至1901年底。在历时八年之久的编辑生涯中,蔡尔康协助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人共编辑《万国公报》95册。期间,由他笔录,李提摩太、林乐知等人口述,合作译撰了大量有关中西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文章,竭力宣传保清朝、抵外侮、亲英美、倡维新的主张,由此对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维新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