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的哲学:为什么废墟会吸引我们?(6)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石头之间长大、沿着壁柱和壁带向上爬的自然,展现了废墟的新概念,这种概念既无关于时间的流逝,也无关于人的虚荣,而是关于文化与自然的对立,它们在争夺彼此各自的领地;人是有意识且遵从规范的,其作品却被自然那无意识的、不可阻挡的力量所追随,这种力量能够侵入到最华丽、最壮观的人类建筑之中。理性与感性之间的辩证,逻辑与想象之间的辩证,都可以在废墟中找到引爆点,这是因为废墟是自然吸收了艺术之后的表达,也是将自然作为艺术准则的表现。
花园中的废墟的黄金时代大约是从1745年到19世纪初,恰逢风景式花园演变的最后一个阶段:如画景观与中英风格,即肯特、申斯通(Shenstone)、钱伯斯和惠特利(Whately)等风景式风格园艺师和理论家肆意发挥创造力的年代。众所周知,任何形式的艺术表达都蕴含着破坏自身的萌芽,新哥特式风格也不例外。事实上,它慢慢变质成一种唯美的形式主义,背离了原来的意义,也疏远了存在的理由。对此,我们可以谈论的还有很多,但事实上,人们对废墟的热情的减退,一方面是随着如画运动的推进而发生的,重视真实性的审美逐渐盛行起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了进步观念的流行,让人们远离了对衰败景象的浪漫主义品位。
这里我们有必要提一下工业废墟,以及这些废墟在新一代风景式公园中的应用。人们用现代的目光,发现了破旧建筑物和废弃机器中的纪念性意义,觉察到工厂设备的审美可能性,被其哥特式气息所吸引。钢铁起重机、高炉塔、油箱、筒仓、电梯、过道和那些数不尽的陈旧建筑物,在这些公园中恢复生机,成为具有未来派特征和历史共鸣的装饰性建筑。
这些受人冷落的地方,成了夕阳美学中“过去”的强有力象征,可以将其划到新如画主义之中。工业时代的残余在富裕、休闲、娱乐的社会中呈现出新的趣味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奎姆·罗塞尔(Quim Rossell)的观察是正确的:
过时的旧工业时期的陈年空心躯壳,现在像图腾一样,在新的公共空间丛林中崛起。这些巨大的骨架会将人类与地球的其他部分联系起来,并提醒人类必须跟自己的创造性和破坏性一起分享这个世界。之前时代粉碎机运转的地方,现在被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潜在空间包围。从地狱中得到救赎,公园和花园的这种附加物,将不再诉说工厂里曾经的死亡,转而诉说废墟之中的生命。
这种新兴的如画式审美,将工业考古与环境教育结合在一起,将工业遗产的维护与景观的价值结合在一起,也将颓废的诗意与崇高的语言结合在一起。这种新的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ta)也向场所精神表达了敬意,并倡导从生态高效和可持续的角度对这些残损的空间进行艺术化加工。我们不要忘记,这些干预措施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记忆、供人怀旧以及保存关于过去的有力的象征,更是为了复原这些被破坏的工业环境,以满足娱乐、休闲和旅游的目的。对残破的昔日建筑物的修复和区域自然环境的再生,都具有经济效益,都可以打造广告形象,也都获得了城市规划的重新重视。前者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有时更加明显。也许有人会认为,那些不是记忆空间,而是“垃圾空间”,这个说法是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s)一种带有挑衅意味的表达。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