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丨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人文学院(3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其二是中国精神中展露出来整体式的精神模式,对“物”、“他人”、“自然”的新的态度。
通过对这些现象发现中国艺术有一种向内的焦虑、寂寞情绪和个人的精神性。究其线索,西方文化是以宗教作为社会的约束,而中国却是以儒学道德作为核心形成的特殊的文化逻辑,而水墨艺术便是这种文化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分别是焦虑-孤独的情绪;以及书法-山水-精神为代表的自我情绪表达。本文认为这些现象探索了“水墨艺术精神”,这种基于社会道德的艺术表达式是围绕着“人”,探索基于农耕文化产生的宇宙观,以及“内外调合”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现代艺术模式,作为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缺失的补偿。
中国版画史及理论研究
《组织起来——“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
作者:何禹衎
(2021届人文学院博士)
指导老师:郑岩、苏新平、陈琦、齐凤阁

2021中央美院毕业季丨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人文学院


论文简介:在现当代版画史研究叙事中,“四川版画”作为一种群体艺术现象或是“画派”“流派”已成为既成概念。然而这一概念仍有很多模糊之处,本文将它的成型发展过程限定于其发展最为蓬勃也构成了今日认知的代表性面貌的“十七年”时期以便进行阶段性的溯源和讨论。在对这一段史实的梳理中,“四川美协”与之紧密的关联与所起的重要作用无法忽视,这也点出了“十七年”时期美术创作中所蕴含的组织化、集体化、体制化等问题。本文从四川版画与四川美协之所以紧密相关的历史脉络谈起,首先回顾了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组织”传统、版画在新中国成立后新时期中的处境以及四川美协这一机构的来龙去脉。当四川美协开始发挥时代赋予它的责任时,版画由于各方面原因成为了“排头兵”,这直接催生了四川版画的兴起。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艺术家们参与构建组织了集体并需要首先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在这种集体组织的氛围里艺术家们也各自探索出了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创作面貌,最终构成了今日所见之四川版画的基本面貌。
四川版画这种地域性的发展并非特例,“十七年”时期的版画发展由点成面,成为了版画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本文通过对四川版画及其核心组织者四川美协脉络的历时性过程的探寻以及对横向共时性的观照,意在深化对这一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重大转折时期所呈现的艺术景观及文化生产方式等问题的理解。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