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下:基层产科医生的白天、夜晚与自我(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而随着中国2003年推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后,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农村人走入医疗机构,逐渐撇弃“看病难”、“看病贵”的偏见。农村产妇在家生产的现象也随着中国大力推广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国家和各地政府大力推广住院分娩免费、补贴等优惠政策获得改善。
到了2022年,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住院分娩率为99.9%(市100.0%,县99.9%),基本实现全部住院分娩。相较于2020年,中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6.9/10万下降到1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5.4‰下降到5.0‰。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因缺医少药,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
这差异明显的数据背后,离不开基层妇产科医生手足胼胝的付出。
一般来说,一位女性从确认怀孕开始,需要至少经历9-12次产检。
从孕妇第一次正式产检在医院处建档开始,产科医生即与这名孕妇深度捆绑在一起。从孕妇的各项身体体征是否适合妊娠到进行NT检查、唐氏筛查、四维彩超、孕妇糖尿病筛查等确认胎儿体表、心脏、胎位等状态以及孕妇身体变化的确认,每一步都是对两条生命的未来负责。
对于任何一位精细的孕妈来说,积极参与产检是无需嘱托的事。但对于基层的妇产科医生来说,“寻找孕妇”却是白天值班时一项最头疼却常见的工作。
妇产科主治医师庄林梅工作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人民医院,由于工作区域辐射范围内包含偏远地区的村寨,当地有早婚的习俗,这使得医院经常能够接收到低龄产妇。由于生产知识的匮乏,这些小产妇往往在孩子马上就要出生时才会被送到医院里,但医生却对她们的情况一无所知,这实在是一场代价太过巨大的冒险。
与低龄产妇相对应的是高龄高危产妇,在基层的临床经验上更为常见。
尤其在2011年以后,从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再到2016年中国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相较于城市医院的生育率的微弱改变,农村基层的妇产科医院迎来一小波生育的高峰,30-34岁及≥35岁的产妇比例显著增加。这其中,不少已经有过生育经验的高龄产妇,出于经验上的“自信”,对“二胎”风险重视不够,从不去医院产检,直到临盆被送往医院时,被发现血压、血糖等各项化验指标都不正常,生产风险极高。更有一些身患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产妇,出于对疾病的“羞耻心”,特意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并隐藏自己的传染病化验单,以至于耽误对孩子早期阻断传染病的最佳时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