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先驱(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第四,推动注音的字母化。卢戆章揭开了汉语拼音和注音识字的帷幕,后来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绠走出了一大步。然而,前者的半汉字符号和后者的过于专业化都不利于人民群众学习掌握。拉丁化新文字在工人扫盲中应运而生。陈望道大力支持拉丁化新文字的研究和使用,是汉语拼音化的倡行者。1935年他同683位文化界人士签名发表《我们对推行新文字的意见》。至抗战时期,为动员广大民众奋起抵抗日寇侵略,他到难民所开展扫盲、普及教育,积极推广拉丁化新文字,为后来的汉语拼音教学积累了历史经验,更是为汉语拼音推广培育了群众基础。同时,陈望道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首次考索了明代以来汉语拼音文字的历史和理论,撰写成《中国拼音文字的演进》(1939)。他自己也研制了《拉丁化汉字拼音表》(1938),并参与拟定《拉丁化中国字运动新纲领(草案)》。
他在《中国语文的演进和新文字》一文中对拉丁化新文字在中国的成因做了深入研究,认为,一是因为文章上复音字的加多,二是要使大众都能很快地知道文章的内容,三是我们对于文字记音的精密化的结果,拉丁化新文字是中国汉字进步的结果。同时也纠正了文字改革中废除汉字之类的提法。
1957年末,根据周总理指示,他组织并主持上海文化界人士讨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归纳了同意采用拉丁字母的两个原因:一是历史基础,用作汉语拼音字母历史长、传播广;二是群众基础,是世界最通行的字母。同时明确表示该方案只是拼音方案,不是拼音文字方案,不主张废除汉字。这为后来人大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作了准备。同时以上海语文学会的名义举办了“汉语拼音展览会”,向公众宣传、推广汉语拼音,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陈望道认为语文改革和建设既是广泛的社会运动,也是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展现了“经世致用”的学人品格。为此,他开展了大量社会活动,尤为突出的是,1939年11月,在敌伪横行的“孤岛”时期,以上海语文教育学会名义举办的“中国语文展览会”对广大群众进行了“最后一课”的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和先导工作。陈望道是“语文改革的先驱,语文建设的巨匠”。他的业绩和精神将烛照我们继续前行。他曾说:“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新事物、新工作、新思想、新生活层出不穷。语文的表达能力,应该同这个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相适应。一定要充分表达这个时代的一切。”语文现代化就是要使语文适应新时代,表达新时代,推动新时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26日 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