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合同案件审判白皮书及十大案例(1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二)细化合同关键要素,提升证据固定意识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交易内容、授权范围、交付标准等关键要素,如授权内容是对整个作品还是某个元素,授权性质是独家授权抑或非独家授权,对于版权类合同,还应明确授权开发的衍生品种类及使用地区。除此之外,还应细化成果需求,明确技术成果标准、参数及其质量的判断方式,对于剧本或视频等主观性较强的作品成果,应注明字数、章节、帧数、时间等验收标准,也可预先确定,由中立第三方进行评判,防止因主观标准模糊而产生成果质量认识偏差。此外,对需要反复沟通、磋商或提交阶段性成果的合同,双方应对合同的履行进展、后续磋商、变更情况、交付载体、支付价款、验收方式等情况进行全流程、可视化动态跟踪管理,对于合同履行中时间节点、技术要求及报酬等重要内容的变更做好证据固定工作,防止在诉讼时因无法提供相关证据产生不利的法律后果。
(三)积极回应市场服务需求,进一步升级完善服务清单
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回应知识产权市场主体需求,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实现“精准灌溉”服务。
一是完善服务清单,编制知识产权交易指南,并重点提示交易风险点,制定合同示范文本、维权流程等操作指引,提升抗风险能力。
二是针对纠纷多发的文化创意园区,可以设立知识产权专项服务站,配备专业化队伍入驻园区,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交易咨询、风险评估等服务,提升市场主体管理、运用、保护水平。
三是加强与司法机关的交流互动,构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共享办案资源,重点围绕特许经营、商标许可、委托创作等纠纷高发领域,通过普法宣传、典型案例等形式发布风险预警,引导市场主体审慎选择投资方向,实现法院裁判结果与知识产权监管政策导向的有机衔接。
(四)推进多方联动,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纠纷化解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业协会解纷功能,针对业内发生率高、专业性强的特许经营及技术合同纠纷,相关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资源多、业务熟”等优势,最大限度的促进矛盾就地化解,通过行业协会自主调解,实现区域性诉源治理。同时,进一步加强法院与知识产权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邀请市科协、知识产权鉴定中心等机构派驻调解员、专家至法院定点开展委托调解,为交易主体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维权渠道,加快形成从行业协会自主调解到委托调解,再到法院诉讼的多维度、多层次纠纷化解路径。
附典型案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