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森林如何跃进不朽诗行(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王寅:
我看到《新生》这本书,就想到2006年我们和甘德一起去新疆戈壁采风的经历,那一次江河也去了,其实在路上,甘德就是对自然非常好奇的一个人,他不断地在拍照,而不是一个普通的游客。那么在《新生》这本书里,他就告诉我们:森林的世界里面,结局变成了开始,一切都在运动当中,而且他有意识地偏向写一个体系很大的组诗,而不是有很多诗拼起来的诗选,努力去做一本诗集的整体的写作,所以它触及的范围更广,包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个是我非常喜欢、也是非常欣赏甘德的一面。因为大家知道甘德的前一本书《相伴》获得了普利策诗歌奖。当时他正好在上海,因为我邀请他过来参加我们1862诗歌音乐剧场的演出,当然也祝贺他了。我就想这么好的诗人,这么好的作品,就把它推荐给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他们很快接受,而且很快出版。
当然很幸运的是找到了李栋,他是C·D·莱特和甘德的学生,他们相处甚密,私交也很好,关键是李栋本人也是诗人,所以他做了很好的翻译,就像江河说的,是非常好的在中文世界的呈现。
刚才李栋讲到我的诗歌里面有生态的东西,其实我并没有太有意识地去强调生态,我不像甘德那样,因为他是有地质学背景,他对沙漠、对自然界,包括对植物、动物有非常细致深入的了解和考察。大家看《新生》这本书里几首以“新生”为题的诗,就可以感觉到他这一强烈的特征,他有他的词汇,有他的词汇表,但是我相对来说可能更关注城市一些,也没有太多的生态的诗,可能以后会有,就先说这些。
李栋:
其实王寅老师的摄影作品里也有很多生态的东西,我就想到甘德还有一句话,他说:“一首诗也是新奇的可再生能源”,我觉得它也是一种生态的看法,欧阳江河老师和王寅老师,你们对他这句话有没有什么看法?
欧阳江河:
甘德在《新生》这本诗集里,前面引了三句话,引言是“每一次生命都活了两次”,跟新生这个概念是非常吻合的。甘德写生态诗,中国当代的汉语圈也有一个生态诗的流派。我认识的好多诗人都在写生态诗,我也认识很多理论家和小说家在研究生态问题。但是甘德的生态诗,比我们中文里专门写生态诗的人就深入太多了,他把触须、把对生态的理解直接深入到生命这个概念,就是地下的万事万物。还有比如说他提到的桑格姆文体——这是很大的一个诗学形态,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生命形态。他把他写作的笔触特别深地加入到这样两个体系里面,而我们中国当代的生态诗歌,还只是在表面上认为只是写写风景、写写树、写写草就是生态了,这只是生态表面上的一种呈现方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