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历史:种痘技术19世纪如何传入中国(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穷人种痘则收10钱或25钱。”19世纪中叶,在广州医院一位当地的高级医疗助手月薪20银圆,而一条银导管的价钱或一位教会医院病人的埋葬费用是1.5银圆,与上面所说进行比较,应该说在家里种痘,像鲁迅经历的那样,绝对是很昂贵的,即便是“穷人”所付的费用也十分高。尽管私人种疸才收取这些费用,慈善种痘机构不是这样,但这仍然揭示出享有盛誉的痘师可以享有髙收入的生计。而且,对于广州贫穷儿童“免费”或“酬报性”的种痘,如同上面的报告所揭示的,事实上是保存鲜活牛痘苗的必经程序。换言之,“免费”或“酬报性”的种痘实际上是价格不菲的私人接种手术的部分成本。

疫苗的历史:种痘技术19世纪如何传入中国


1859年,嘉约翰在广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教会医院博济医院。我们知道,即便是在西欧,牛痘苗也很稀有;得到了一头病变程度正好处于痘浆能直接接种到人身上的出痘中的牛,颇为不易。欧洲直到19世纪末还一直采用手臂到手臂的接种方法,即牛痘苗直接通过新近被接种的人传至一个新病人的手臂。手臂到手臂间的输入存在疫苗失去活性的可能,以及传播传染病的危险。但要知道,在整个19世纪疫苗的生产在欧洲没有任何官方的监控,而疫苗质量的管理在1925年才得以建立。供应高品质、安全的牛痘苗一直是中同实施种痘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尤其是在温暖气候不利于疫苗的保存的广州。因此,痘师或接种点就不得不持续不断地通过接种中的孩子进行手臂到手臂接种,以便整年都能有新鲜疫苗的供应。这是19世纪富庶的广州人要建立疫苗站和雇用有声望的痘师进行手术的一个主要原因。
嘉约翰在1865年的报告中写道:“在一个有钱的当地人资助下,东郊开办一个疫苗站,已聘用(广州教会)医院的—个学生实施接种手术。一个以前也曾在医院学习的年轻人,被雇用在顺德县治所在地大量接种牛痘。一个富人组织支援他的活动。”
这些居住在广州的有钱人显然并不都是天真的慈善家。由他们资助的叫做“种痘馆”的私人诊所,多数为家族世业,到20世纪初还在运作。19世纪60年代初,其中一家种痘馆正是由传奇人物、当地第一代痘师邱熺的儿子——邱昶所经营的。I860年,嘉约翰拜访了邱昶的办公场所,邱昶向他展示了种痘的宣传材料,嘉约翰将其译成了英文。在传单中,邱向他未来的主顾保证:“木人所用乃直接得自外洋商人采购之浆苗,施种前有精于疯病诊断之人检査小儿,可避免所有危险。凡愿本人前往接种者请前来十二甫西首。”根据黄宽1878年的记载,邱家每年有一百两的保存疫苗的补贴,这笔钱可能来自行商。在慈善接种点,给予穷人的孩子免费种痘是私人痘师得到疫苗的主要途径,但我们不知道在慈善接种点和私人行医者之间有无经费或其他方面确切的交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