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历史:种痘技术19世纪如何传入中国(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在牛痘苗保存问题上,皮尔逊和邱熺提到了19世纪初已有的基本技术:将干燥的牛痘苗置于象牙簪、鹅羽管中,再用蜂蜜或蜡密封。根据皮尔逊的记载,这种情况下牛痘苗的有效期长达两个月。邱熺进一步推广在使用前将干痘苗与人奶混合的方法。19世纪下半叶,由于嘉约翰等人的努力,本地的痘师似乎也了解在甘油和玻璃管中保存疫苗的知识,并有时进一步改进甚至是创造他们自己的方法。有的将玻璃管埋在地下以保持牛痘苗活性;有的将痘苗密封在两片玻璃之间或是使用竹管或瓷管;还有的用干燥的桂圆干包住痘苗存放在银、铜或明角匣内,或是使用一个用蜡密封的水晶盒。其中一些作法很明显地来自传统人痘苗的保存方式。可以说,痘师兼医书作者有多少,保存痘苗和保持疫苗活性的方法就有多少,这一种情况与欧洲差不多。
对于接种所引起的疾病传染问题,邱熺和其他广东痘师格外关注麻风病。据说,广东的一位极受欢迎的痘师,能够娴熟地诊断出麻风病,在19世纪70年代因这项专长而声名大噪。后来,其他省的痘师担心的是梅毒传染,他们认为麻风病基本上是广东风土问题。有人干脆建议,生病的孩子不应该接种牛痘以免将他们的疾病传染给他人。对于手臂到手臂种痘引发梅毒传染的担心与日俱增,19世纪初的欧洲也是如此。我们不知道这一想法是由西方人引入中国,还是中国的行医者自行得出的,因为在中国帝制晚期的病源学里,梅毒与麻风病属类似的疾病。中国痘师各种技术操作层面的做法以及对理论的关注,既表现出了强烈的本土传统色彩,又同时显示出当时西方医学知识技术广泛传播的这个耐人寻味的可能性。
西方传教医生早已注意到一些19世纪60年代中国式种痘的独特性,以欣赏的眼光进行了描述。对于邱熺之子所用的方法,嘉约翰写道:“他的接种方法是在手臂上做四五个横向切口,痘苗直接由一个人的手臂输人另一个人的手臂。这种手术方式所留的水泡既不圆也不规则,但处处显示出这种种痘是切实有效的。”德贞(John Dudgeon)也在19世纪70年代表现出他对于中国所用方法的钦佩:“(由天花而引发的)死亡率在已接种牛痘者中间实在微不足道。中国人已经非常接受种痘。这项技术也产生了它极好的效果。中国人将传统的理论与这项技术结合起来,尽管因此种痘被置于一种神秘的氛围之中,但并不减手术傲人成就。他们极讲究痘苗、孩子的身体条件、节气等。巨大的成功是对他们苦心孤诣的回报。整个问题充满趣味,这里甚至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