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微』新书速递|她是《刘巧儿》的原型,真实经历远比剧中更勇敢(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评剧作品《刘巧儿》
这个作品不仅创造了“刘巧儿”的形象,表现了年轻妇女反抗包办婚姻的意愿,同时也推广了一个词和一种观念:“自主”——“自己找婆家”,它告诉年轻姑娘,她们有权决定自己婚姻的对象。
这部作品之所以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这个故事并非虚构,它来自一个真实的事件,即1943年发生在陕甘宁边区的一桩婚姻纠纷。农民封彦贵废除了自己女儿封捧儿(1950年代改名为封芝琴,1924~2015)与另一农民张金才(有的文件中为张进财,亦写作张金财,本书照录原文,不做统一)儿子张柏(有的文件中为张柏儿,1922~1991)之间的婚约,然后把女儿许配给了另一求亲者朱寿昌,收取了高额彩礼。大约一周之后,捧儿遇到了张柏,并表示愿意跟他在一起。张家立即动员本族二十多人闯入封家,将捧儿抢回家中成亲。封彦贵随即以抢亲为由,将张金才一伙告到县里,要求惩罚张家。
这个纠纷案发生在甘肃省陇东地区华池县的一个小村子里,从1930年代后期到1948年,陇东是中共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见下方《1944年陕甘宁边区示意图》)。这一地区与现在的内蒙古接壤,地方社会各种文化杂处,既有正统的国家意识形态与传统家长制,又有非正统的地方文化以及草原文化的影响。在这一地区,家庭与婚姻模式以及性活动形态同样表现出复杂的形式,如童养媳、站年汉、包办买卖婚姻、抢婚,也有逃妻、婚外情/性、一夫多妻,甚至一妻多夫。政治上这一地区相当闭塞,很少受到沿海和大城市从晚清以来的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影响。清末的立宪运动、1911年的辛亥革命、随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1920年代的反帝运动对沿海地区和上层社会、知识分子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在这里基本上波澜不惊,直到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进入了这一地区,社会才发生了变化。

『启微』新书速递|她是《刘巧儿》的原型,真实经历远比剧中更勇敢


1944年陕甘宁边区示意图
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试图推行婚姻改革。正是根据这个《婚姻条例》,华池县司法处在处理封彦贵和张金才婚姻纠纷案时,处罚了张金才的抢婚行为,并宣布封捧儿与张柏的婚姻无效。但是,捧儿拒绝接受这个判决,并上诉到陇东地区专员、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的庭长马锡五(1899~1962)处。马锡五重审了此案并推翻了原判,宣布封捧儿和张柏的婚姻有效。同时,马锡五的判决书中强调了边区婚姻的基本原则——“自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