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之奥义:关于颜料的历史(13)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色之奥义:关于颜料的历史


温莎牛顿品牌的目录页,1895年。© Internet archive考虑到颜料市场的重要性,法国民族工业鼓励协会在1824年为第一个合成深蓝色颜料的人颁发了奖。这种化合物的制取不易,难点在于这种无机颜料的蓝色通常不来自金属,而是来自矿物晶体中的硫元素。在1806年,两位法国化学家首先推断出了这种深蓝色的成分,为制作配方提供了线索。1828年,一位名叫让巴蒂斯特·吉梅(Jean-Baptiste Guimet)的图卢兹工业化学家提出了一种用粘土、苏打、木炭、沙子和硫磺制成蓝色物质的方法,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在英国,这种合成的深蓝色后来被广泛称为法国蓝,并且吉梅以自然色素十分之一的价格售卖它。到19世纪30年代,生产合成深蓝色的工厂遍布了全欧洲。
然而,艺术家们对这个替代品还是保持着相当谨慎的态度。深蓝色仍然保留着它古老的神秘感和威严,画家们不愿相信它能被工业化生产出来。也许合成的品种是次等的,也许它会褪色或变色。实际上,与其他合成颜料不同,合成的深蓝色颜料非常稳定可靠。但本世纪中叶的画家J·M·W·透纳显然还是警惕的。在皇家学院的结课日上,艺术家们在他们已经挂在墙上展示的画作上增添最后几笔,而透纳也正借着他人的画板准备上色。当被告知画板上的深蓝色颜料是“法国的”时,他果断回绝了该颜料。
但到了本世纪末,人工合成的深蓝色成为了调色板的标准原料:这也不足为奇,毕竟它比天然深蓝色便宜成百上千倍。在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用来申请“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专利时,人工合成的深蓝色是正是他所用的颜料。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克莱因曾用这种合成深蓝色颜料创作了一系列单色画作。至少在画布上,深蓝色在此之前还从未被这样展现过。

色之奥义:关于颜料的历史


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国际克莱因蓝191号》(IKB 191, 1962),克莱因用国际克莱因蓝绘制的作品之一。© wiki克莱因注意到,作为光线透射和折射的一个结果,颜料干粉比与粘合剂混合后的产物看起来更饱满、更华丽,所以他试图在颜料中捕捉这种质感。1955年,他在一种名为Rhodopas M60A的合成固定树脂中找到了方向。这种树脂由罗纳-普朗克化学公司生产,可以稀释成粘合剂,但不会影响颜料的着色强度,因此油漆表面呈现出亚光、丝绒的纹理。克莱因与巴黎的化学品制造商和艺术家材料零售商爱德华·亚当(Edouard Adam)合作,共同开发了一种将深蓝色与其他溶剂混合后与树脂结合的配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