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之奥义:关于颜料的历史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利维坦按:
这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历史上,每位画家几乎都敏感于对现实与想象世界的色彩呈现,这无疑需要高妙的技巧,但终究离不开最原始的颜料——而颜料的历史,实则是一部神奇的化学/生物史。听听那些诱人的名字:雌黄、朱砂、靛蓝、镉红,经由无数画家之手,被勾兑在了一幅幅优美画作上。
另外,既然有信口“雌黄”,自然也有“雄黄”。我们常说的砒霜,其实就是雄黄煅烧之后的产物(三氧化二砷)。
尽管艺术有着形而上的魅力,但它的生产依然基于物质现实。这种艺术与物质的联合,尤其可以体现在艺术家与色彩的历史纠缠之中。从拉斯科(Lascaux)的红赭色到克莱因(Yves Klein)的蓝色,本文作者菲利普·波尔(Philip Ball)以绘画三原色为主题探索了颜料背后的科学和故事。
人们历经数个世纪才理解了原色,现在却在试图摆脱现有的认知框架。当下,关于原色的话题正引发着色彩学家之间的激烈争论。有些人表示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三原色只能应用在混合颜料上,而像电视像素那样的混合灯光则需要不同的原色组合(红蓝绿)。但如果涉及墨水打印,就会用到另一个原色系统:黄色、青色和洋红。至于可见光的彩虹光谱,则根本没有层级之说:人们没有任何理由对各种色彩画个三六九等分。
就算画家学会了用红黄蓝去调配颜料,他们也会很快发现成品呈现出令人失望的浑浊而不是理想中的纯净:混合红色和蓝色很难得到色彩饱满的紫色。于是,艺术家并不会抽象地想象色彩,他们更多是去想象组成色彩的物质:茜草红、群青蓝、镉红等。要真正理解色彩对于艺术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就当首先考虑颜料的物质性。换句话说,决定艺术家的调色盘能产出什么的除了他们自身的匠心独运,还有他们手上可用的色彩材料。
红
人类从不缺乏制取颜料上的巧思。冰河世纪期间,人的一生野蛮而短暂,却仍可以找到时间进行艺术创造。西非海岸线上的布隆伯斯洞穴(Blombos Cave)出土了十万年前的工具遗迹:有用于捣碎红赭颜料的磨石和石锤,还有用于混合动物脂肪和尿液来装饰身体、兽皮和洞穴壁的鲍鱼壳。在肖韦(Chauvet)、拉斯科(Lascaux)和阿尔塔米拉(Altamira)洞穴里,那些绘于1500至3500年前的岩画所用的颜料(如:黑炭、白垩和碎骨,以及似泥土般泛红与黄色的红赭铁氧矿物),更是见证了早期人类在使用色彩上的高超技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