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麻雀问题”的全球化与灭雀运动(14)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2)五岭以北、长江以南地区,要求达到200%。(3)长江以北、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要求达到160%。(4)黄河、秦岭、白龙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要求达到120%。(5)长城以北地区也应当尽可能地扩大复种面积。”此前一些只种一季稻的地区,开始大力推进双季稻种植。
双季稻在南方试验种植始于1950年代初,1955年粮食亩产量定额化以后,很多地区开始大力推广。比如云南在1950年就开始执行双季稻种植的政策。由于双季稻的种植需要保证两季水稻有足够的生长时间,两季接茬节令把握非常重要,稍有不当可能造成两季都无法有好收成;加之耕作习惯等原因,双季稻推广过程比较费劲,一些地方农户对种双季稻思想不积极,“一怕牲口吃,二怕把田种瘦了,来年种不够吃;三怕拖长时间影响明年栽种时间,四怕别的人还说:‘寡妇才吃双季稻,姑娘吃了要嫁两个男人,吃不得。’”农业“十七条”、“四十条”颁行后,地方上对种植双季稻不再抱试试看态度,开始全面推广。但双季稻种植中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在很多地区经常出现头茬因低温而大面积出现烂秧。低温烂秧可以通过调整栽种时间把握,人不能把控者就主要来自于雀害。
因此很多地方都将麻雀损害作为影响双季稻推广种植的“罪魁祸首”,比如1954年长沙双季稻推广种植中,地方工作人员就写信给科研机构,称麻雀啄食而导致第一季早稻损失惨重,“受害的稻穗竟达35%,也就是说,假设一亩田可收四百斤,麻雀损害的粮食就有140斤”。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麻雀对稻米的损失严重地区也达到三层左右,“由于品种或熟的早迟不同,所以受雀害的轻重也随之不同,但有严重损失30%左右。因雀身小灵敏,人来躲于谷内,人走后又结群而来,所以损失很大,虽用草人吓,但还不解决问题,只有合理分工,让老人和小孩亲自赶雀,顺便也能看管田水。”再如1957年10月四川南充专区开展“消灭麻雀,保护晚稻”运动,参加人员包括数万青少年和一部分成年人。麻雀确实会对早晚稻谷物造成损害,但各地都普遍抱怨麻雀对稻作产量的影响,又有夸大之嫌。
张乐平漫画《天罗地网》,记录了1958年这场声势浩大的“剿雀”战。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