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麻雀问题”的全球化与灭雀运动(7)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中国古代对麻雀的称呼有逐渐从“宾雀”转向“家雀”之变,这在晚近时期更为明显。光绪《米脂县志》称“今俗呼为老家雀儿”。民国陕北《安塞县志》记:“瓦雀,一名宾雀,一名麻雀,今俗呼老家雀儿。”山东烟台莱阳县《县志》载:“麻雀,一名瓦雀,一名宾雀,以其栖宿檐牙瓦缝间,如宾客然,俗称家雀。”总之,麻雀是百姓人家寻常所见之物,因与百姓居住相邻,逐渐被视为家雀。
麻雀肉入药能治病,很早就被中医典籍所记载。早期的医书典籍中记载麻雀肉对男性疾病及妇科病皆有奇效,但也能引起“乱性”。《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指出:“妇人妊娠食雀肉,令子淫乱无耻,雀肉不可合李子食之。”《本草纲目》载:“雀,短尾小鸟也。……如宾客然,故曰瓦雀、宾雀,又谓之嘉宾也。俗呼老而斑者为麻雀,小而黄口者为黄雀。”将雀分为两种:麻雀和黄雀。一些地方志中也直接将雀分两种,清同治年间山东地区的《黄县志》载:“雀,有黄麻二种。”这种“黄雀”在很多地方志中记载为“黄鱼”所化,如光绪年间广东地区的《吴川县志》:“黄雀,六月海中黄雀鱼所化,十月入海为鱼。”肇庆地区称“禾花雀”:“禾花雀,似麻雀而小,灰黑色,惟霜降前后数日有之,产砚洲芦苇中,捕以昏时。土人以为黄鱼所化。”禾花雀也是广东地区重要的美食之源。
麻雀的这种药用功效主要表现在“令人有子”上,《本草纲目》载:“冬三月食之,起阳道,令人有子,壮阳益气,暖腰膝,缩小便,治血崩带下。益精髓,续五脏不足气。宜常食之,不可停辍。”除可治不孕不育症,以雀肉煮“麻雀粥”,还能“治老人脏腑虚损羸瘦,阳气乏弱”。这种粥食疗之法也被许多养生书收录,如清人曹庭栋《老老恒言》中记“麻雀粥”,可“治老人羸瘦,阳气乏弱。麻雀炒熟,酒略煮加葱和米作粥。按兼缩小便,暖腰膝益精髓,食疗。”麻雀肉还特别能治男女“血枯”之症。血枯并非妇女专症,其病机理主要是肝肾两伤,精、气、血俱虚,在女子表现为“月事衰少不来”,在男子表现为“伤精”。李时珍指出,“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阳虚,不知能治女子血枯,盖麻雀卵益精血耳”。清方旭《虫荟》中也载:“卵有斑,能治妇人血枯。”
《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麻雀肝、头血、脑、喙、脚胫骨、雄鸟屎入药之功效,其中麻雀肝治肾虚阳弱,头血治雀盲,所谓雀盲即指人在“黄昏时无所见,如雀目夜盲也。”取头血点之。麻雀脑主治“绵裹塞耳,治聋。又涂冻疮。”麻雀喙及脚胫骨主治“小儿乳癖,每用一具煮汁服,或烧灰,米饮调服。”麻雀粪特指雄雀粪,称“白丁香”,可治眼疾。明人袁学渊在《秘传眼科全书》对雄雀粪治眼疾也有记载:“白丁香,即麻雀粪,尖而白成粒者佳,黑头者不用。取白者用三黄汤煮过,复用清水飞过,取轻浮者,日干,其性能烂肉,不可多用,去努肉攀睛及多年老翳膜。”麻雀的这些药用价值,也被诸多地方志载入,成为普通百姓常见药材,如贵州《麻江县志》中记载:“(麻雀)其色褐,其呜节节足足,栖宿人家,性贪饶,群聚啄食,叱去辄来,卵味酸温,主起男子阴痿症”;海南琼州,乾隆《琼州府志》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