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麻雀问题”的全球化与灭雀运动(8)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麻雀,又名瓦雀,其粪即白丁香,治眼翳”。
除医药之用外,麻雀在很多地方还是饮食之源。中国江南地区,食用麻雀是一道受人欢迎的风味佳肴。浙江北部,当地人在稻麦黄熟时会到田中捕捉麻雀:“雀,俗呼麻雀,又一种名黄雀。麦稻熟时,飞集田中,多至千百,土人捕之以为馔中美品。仁和桐扣山、临平山,钱塘黄梅山、西坞山、石和尙山、万松山,海宁葛屿山、胡家山,于潜岝崿山,多雀。麦黄时,有细雀漫天而集,土人以丝网育之,美于常味。”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有煨麻雀之法:“煨麻雀。取麻雀五十只,以淸酱甜酒煨之,熟后去瓜脚,单取雀胸头肉,连汤放盘中,甘鲜异常。”而浙江越地的传统农村,民众流行专门食用麻雀以祈子、求福、为小孩除病、消灾习惯和俗信。对麻雀食稻谷,当地也态度迥异,宁绍地区认为是麻雀为当地带来了稻米,麻雀吃稻米是自己吃自己,没有关系。
中国古人并未对麻雀表现出特别的排斥。从史料记载看,麻雀也有诸多正面形象被载于史书中,诸如麻雀报恩、麻雀治蝗等故事,如咸丰《顺德县志》记载了一位名胡景宪的孝子行孝故事:“景宪甫七岁,母患头风,医言:麻雀可疗,仓卒未得,乃登楼跪祷,忽有数雀飞入,获以奉母,遂愈,人异之。”因此,一些地方麻雀常被作为报恩情感的指代物。麻雀充当捕食蝗虫,救民于水火的故事也比比皆是,如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夏,吴中地区有称“金姑娘娘”的地方神,取麻雀以驱蝗:“我(金姑娘娘)非人,乃驱蝗使者,即俗所称金姑娘娘,今年江南该有蝗灾,上帝不忍小民乏食,命吾渡江收取麻雀等鸟以驱蝻蝗。”同治年间的湖北十堰地区的房县发生蝗灾,县志中也记载了当地麻雀食蝗的故事:“十年春,蝗生月余,忽有山麻雀无数,啄之,蝗乃尽。”因此,文献中不乏人对麻雀啄食粮食却不扑打的例子,如清人李苞在《敏斋诗草》中有“雀食粟引”诗:
“童子自外来,雀饱犹未也。以眉语童子,莫将麻雀打。”生动再现麻雀食谷与主人不愿打扰场景。
晚清民国时期,地方志中记载麻雀为害的史料逐渐增多,宣统《长白汇征录》:“(雀)群飞田间,于禾稼熟时,为害尤甚。”民国《景县志》载:“(雀)飞则成群啄食禾黍,故农家称为害鸟。”民国《新绛县志》:“麻雀俗名非(读若西)虫子,处处有之,且极多,每当田禾熟时,则千百为群而食,故为害鸟之一。”民国《镇东县志》:“(雀)群栖瓦檐下,出食田禾,为农家之害鸟,俗呼鹁鸽。”一些民间习惯中将其称为“家贼”:“雀,一名家雀,一名瓦雀,俗呼老家贼。”捕杀麻雀在古代中国当然是较为普遍的,对麻雀等鸟类的个体捕杀行为一直没有停止,只是集体性的行为似乎要到1950年代。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