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麻雀问题”的全球化与灭雀运动(5)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埃斯塔布鲁克认为,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在为消灭麻雀作各种努力,但都只是暂时的、小范围的,要从根本上灭绝麻雀,必须整个国家立刻行动起来。
虽然灭杀麻雀行为一直存在争议,但不影响灭雀行动。奈德·迪尔伯恩(Ned Dearborn)1917年发文介绍了灭雀的具体方法,包括破坏巢穴、射杀、诱捕和毒杀。其中,诱捕无疑是最好的。麻雀很好吃,有营养价值,建议把它们用作食物,可以减少麻雀的数量。详细介绍了制网捕麻雀技巧、射击要点、制人工雀巢诱捕及用士的宁毒杀之详细方法。为激励民众参与灭杀,美国许多州发布赏金计划,但这导致许多与麻雀相似的鸟类遭到灭杀。在如此缜密的捕杀计划下,麻雀此后在数量上确实有减少。在俄亥俄州莱克伍德地区,麻雀数量就有较大的减少。虽然这也与各地区作物种植结构及牲畜饲养变化有关,但人类的大量捕杀无疑是其中重要原因。
当时的美国本土生物学家担心麻雀成为“生态扩张”物种,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在1870年代以后激烈灭杀麻雀,或许是当时“本土美国人”对外来移民反应的折射。因为在“麻雀战争”(the sparrow war)期间,美国有大批的南欧、东欧人,以及日本人和中国人移民。为了突出麻雀的不端行为,当时的一些学者使用“黄祸”(yellow peril)一词,该词流行后又被用来指代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移民。在19世纪70~80年代,对这种鸟类,甚至有人建议出台一项“排除麻雀法案”(sparrow exclusion act),而1882年美国国会即通过了《排华法案》,在对华人的指责中,也有诸如肮脏、抢占本土人工作机会等控诉,这种与麻雀的指控十分相似。因此,灭麻雀运动就不仅仅只是针对一种鸟类物种的行为,还具有了某种政治要求的表达,一场物种战争就具有了政治色彩。
当然,将英国麻雀与美国对待当时的人口移民进行关联,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或许这只是一种时代的巧合。
进入1940年代后,美国的生态学家提倡对引入美国本土的英国麻雀进行深入研究,因为不管时人如何鄙视它们,其已经在北美广泛繁殖,人们应该学会如何去接受它们,而不是忽视,应该重视对这种鸟的生物学理解。经过近百年的繁殖,英国麻雀已经在美国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据自己的生态位,对这种鸟也需要重新评估,而且麻雀也正在适应某些地方的自然平衡,比如在1944年春,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榆树因枝叶溃烂而枯萎,因麻雀捕食害虫而导致这场森林灾难得以安全度过。但因为麻雀本身具有的问题(如偷食谷物),仍需要对这种鸟进行控制,而最理想状态是尽可能地改变有利于麻雀生存的环境。从全部铲除到逐步改变适宜麻雀生存的环境,从呼吁全民进攻转为有条件的限制与制约,以达到控制麻雀增长。此后美国对麻雀之态度也基本如此,未出现如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的全方位灭杀行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