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一周”·深度|50年前的跨洋握手,半个世纪的启示(2)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难怪1971年7月中美按约定时间共同发表尼克松应邀访华的公告时,全球为之震惊。
“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华盛顿邮报》评论说。
两个对峙20多年的国家怎么会想到与对方“握手”?
“50年前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启交往大门,实现关系破冰,是双方基于国际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两国政治家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说,这种判断和选择既是对各自国家利益需要的谋划,也是对实现世界和平的追求。
“国际形势变化带来了机遇,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让双方寻求改善关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说。
美国想尽快从越战泥潭中抽身,力求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所以需要与中国缓和关系;中方研判,在当时的形势下,改善对美关系也是有利的。
除了国家利益之需外,吴心伯还指出美方寻求对华和解的另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就是尼克松政府的“世界观”“中国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不同于以前的美国政府。一是认识到世界走向多极化,不再是美苏两极世界,美国外交活动也要随之走向多极。二是认识到中国作为重要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强大。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实力,必须将中国纳入国际秩序,否则国际秩序是不完整的,也无法维持它的和平与稳定。
如何确认“眼神”?
历史抉择需要雄才大略,两个隔绝20多年的国家想要打开交往大门,却需要绣花功夫。
顾及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苏联的反应以及美国国内反共力量的牵制等因素,双方或用秘密渠道互传信息,或借微妙举动互释信号,你来我往,不断试探、互动,直到确认“眼神”,敲定尼克松的历史性访问。在此过程中,一些趣闻轶事颇有传奇色彩,一些标志性事件又显示出高超精妙的外交艺术。
基辛格曾用“小步舞”来形容双方一开始小心翼翼地相互探询。
“从1969年11月到1970年6月,至少有十次美国驻国外的官员在外交场合下同中国官员搭了话。以前,只要中国人一知道他所遇到的是美国人,他们就总是马上中断接触。在这些场合中,至少有四次是中国官员主动接触的。于是,接触开始超出社交性的闲聊。”基辛格在《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一书中写道。
1969年12月3日,发生了美国大使追赶中国外交官的戏剧性一幕,可以作为“小步舞”的注脚。在一场时装展览会上,美国驻波兰大使追上匆匆离去的中国外交官,请其转交尼克松写给周恩来的一封信件,尼克松在信中表示愿意会见中国领导人。当消息传回国内后,周总理对毛主席说拿到了“敲门砖”,“可以敲门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