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技术的“铁笼”:认识技术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

2023-05-21 来源:飞速影视
韦伯的“铁笼状态”
所有人都同意,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一个技术型社会,默认技术可以改变世界,默认技术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带来更好的未来。但是,我们真的学会如何与技术共存了吗?
想想看吧,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日常与技术互动的方式是什么?如果不是行业从业人员的话,我们会在媒体和网络上读到关于某个新技术的报道,会购买智能手机、AI音箱和VR眼镜这类新技术产品,甚至还可能在新技术创造的新岗位上工作,比如新媒体运营。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的在与“技术”打交道吗?
当我们使用手机时,我们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思考这里面的GPU、传感器和触摸屏技术到底是怎样交互的,又是怎样融合到一起的;刷头条和抖音时,也并不关心它背后的分发算法究竟是怎么发展的。我们知道的是,如果手机出了问题,就把它扔给售后。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是:产品背后的东西与我无关,那是工程师和专家的事。
这也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受大规模产业分工影响后产生的自然心态。我们只关心新技术造就的产品是不是满足了我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事情,丢给专家。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技术不断发展,由此分化的领域越来越多,需要丢给专家的事情越来越多,专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
马克斯·韦伯把这种状态描述为现代社会中的“铁笼”。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末尾,他这样描写:
现代经济秩序现在正在接受机器生产的技术和经济条件的深刻制约。这些条件正在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决定着每一个降生于这一机制之中的个人的生活,甚至也决定着那些并未直接参与经济获利的个人的生活。这种决定性作用也许会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那一刻。巴克斯特认为,对圣徒来说,身外之物只应该是“披在肩上的一件随时可以丢掉的轻飘飘的斗篷”。然而命运却注定这斗篷将变成一只钢铁的牢笼。
……
没人知道将来谁会在这样一个铁笼里生活;没人知道在这惊人发展的终点会不会再次出现全新的先知;没人知道会不会有一个旧有观念或理想的伟大复兴;如果不会,那么又会不会在某种骤然产生的妄自尊大的情绪的掩饰下,形成一种机械式的麻木与僵化呢,这同样没人知道。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而且是颇具哲理地,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评说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最后阶段:“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这个无用的东西幻想着它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峰。”
马克斯·韦伯的“铁笼”比喻,在当下这个全人类无比快速迈入“技术型社会”的年代,完完全全地被映照出来了。每一条供应链里无数的专家所设计研发的产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自以为懂得自己的生活,并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让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但技术却早已一步步地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